丑故事|寻访泰戈尔故居,一个人在印度密林里迷路( 七 )


所以 , 与泰翁此地的谋面 , 暂被取消 , 勉强不来 , 我也尊重那个距离 , 保持了一份秘境未遂的神秘 , 正是:
人问寒山道 , 寒山路不通 。
夏天冰未释 , 日出雾朦胧 。

不久之后 , 我知道了诗人泰戈尔在山中住过的不同房子 , 一个位于草舍不远的山上 , 一个位于拉姆格哈的森林公园 , 峰峦的最高处 。
诗人泰戈尔受父亲代温德拉纳特·泰戈尔影响 , 曾经多次在喜马拉雅山朝觐 。 虽然那些日子里 , 家居者的旅行是件十分冒险的事情 , 它需要真正的勇气 。
泰戈尔的父亲 , 代温德拉纳特·泰戈尔 , 在加尔各答素有“大仙”之称 。 他在印度到处旅行 , 几乎每年的春季或秋季都要到山中漫游 。
代温德拉纳特·泰戈尔在整个印度 , 尤其是孟加拉国地区 , 深受社会各界的尊敬 。
人们之所以称他为“大仙” , 正是因为他的生活 , 犹如二千五百年前撰写《奥义书》的大仙们一样地纯洁和清廉 。
但他并不是一个古典时代的苦行主义者 , 而是对世界怀有很深情义的圣者 。
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我不在禁欲中感到解脱 , 我在千万次欢乐的结合中感到自由 。 ”
虽是如此 , 其中亦有过个人心路的历程 。
他确实有过避世而居的梦想 , 所以常常离家出游 , 穿过西部平原 , 去喜马拉雅的山中 , 像古代的圣者一样 , 喜爱喜马拉雅山的白雪皑皑、高耸入云的峰巅 。
他丝毫不怕旅行的危险 , 登上阒无人迹的顶峰 , 沉浸在对大自然绝美的胜境之中 , 进入精神的三昧 。
所以 , 他曾想永久定居在他所喜爱的喜马拉雅山 , 不想再回到家居的生活 , 选择在宁静和孤寂的环境里诵读《薄伽梵歌》 , 度过茫茫余生 。
但是 , 自然却给了他另外的启悟 。
1858年九月的一天 , 他像往常一样漫游在群山峻岭中间 , 为了欣赏自然的光彩 , 走到了一个山泉边 。
正当他在水边思考有关水流的盲目命运之际 , 忽然 , 他注意到:虽然面前的泉水十分清澈、凉爽和甜美 , 但过了一会 , 当它流向了原野时 , 就会变得肮脏、腐臭和丑陋 。
然而 , 尽管肮脏、卑微 , 这个水流却将肥沃交给大地 , 为众生的滋养而服务 。
这时 , 他的心灵仿佛在说:“抛弃自以为高贵的骄傲 , 像泉水一般谦恭吧 。 把你在这儿所得着的真理 , 所学到的虔诚和真挚的教育 , 传播四海吧 。 ”
于是 , 他回到了加尔各答的现实生活 , 经营世界的事务 , 改革涣散的梵社 , 如刚健有为的中国儒家一样 , 而且活得很长 。
他看见旧世纪的日落 , 也看见新世纪的日出——像孤峰迥出、傲视群雄的峰巅一样 , 屹立在新旧时代的边缘上 , 无比高耸 。
在他的“喜马拉雅山启悟”之后 , 不到三年 , 即1861年5月7日 , 人类历史上卓尔不凡的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便诞生在他加尔各答的宅邸里 。
应该说 , 这才是他贡献给世界的最大礼物 。
诗人泰戈尔与父亲一样 , 长大以后 , 热爱宁静独居的生活 , 热爱喜马拉雅山的朝觐 。
在一些艰难的日子里 , 譬如妻子离世、女儿病重 , 一战爆发等令人痛心的岁月里 , 尤其如此 。
诗人心胸浩大 , 从来不拘于民族或国族主义 , 他与圣者辨喜的意见完全一样:唯一的政治是神 , 是真理在掌管着整个世界 。
诗人泰戈尔也曾经有一个时期 , 他一个人在恒河下游的一些湖泊与河流当中 , 过着离群索居的隐居生活 。
他说:“那些日子 , 我对于大多数的同胞来说 , 都是以一个模糊的人存在着 。 我的意思是说 , 我的名字在我自己所属的孟加拉国地区以外 , 几乎无人知晓 。 但是 , 我十分满意于这种状态 , 它使我避开了人群的好奇与时代的喧嚣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