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故事|寻访泰戈尔故居,一个人在印度密林里迷路( 九 )
高温达为《西藏度亡经》所写的导言并不很长 , 可是伊文思对它的评价则相当不低 。
他甚至说 , 对此书教法之甚深密义的解释 , 没有能比高温达在导言中所述写得更加博学了 。
高温达有一个藏传佛教的古鲁Lama Ngawang Kalzan , 他随其臻获噶举派之灌顶 。
我们拜访了黛薇女修道院之后 , 便开始打听高温达的别墅 。
在靠近他家的时候 , 发现附近还有一座藏传佛教的寺院 , 因为我的司机是印度教徒 , 故这里连他也不知道的 , 他自然更不知道高温达在西方佛学界的地位了 。
我们路遇一位骑着摩托车的藏族青年 , 在他的帮助下 , 进到了高温达留下的山中别墅 。
无非是几间普通的平房立在高坡上而已 。 如今 , 有一对中年夫妇在家 。
聊天之间 , 我知道了这位女子即高温达的古鲁Lama Ngawang Kalzan的女儿 , 名叫Dechan 。
她从小在印度长大 , 如今与丈夫Konchok一起 , 守护着这个远离西藏的异地家园 , 而因附近藏寺的存在 , 亦是诸多平安 。
他们夫妇只会讲藏语跟印地语 , 英文会一点点 。 他们给我们泡了藏地传统的酥油茶 , 拿来一些饼干做茶点 。
我发现一代大师的后人 , 对佛学与印度哲学毫无了解 , 谈话当中 , 颇露羞怯之意 。 他们这里欧美人倒来的不少 , 我很可能是他们接待的第一个中国人 。
他们带我进到了里面的房间 , 神龛微微有一些暗 , 但十分庄严肃穆 。 而且 , 很可能是因为光线暗淡的缘故 , 充满了说不出来的神秘 。
我相信这个房间 , 隐藏着无数的陈年故事 , 只是已经不被世界所知道了 。 我一回身 , 便看到了墙上还挂着大师与高温达夫妻的照片 。
于西方大多数对藏传佛教有所了解的人来说 , 高温达是一位公认的大师 , 一位至高无上的权威 。
除了他的自传《白云之路》曾让成千上万对东方神秘智慧充满憧憬的西方普通读者着迷外 。
他于1960年出版的专著《西藏密教之基础——据大密咒六字真言之甚深密意》 , 也曾令众多从事西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倾倒 , 迄今一直是学习西藏宗教者必读的经典 。
我本来还想拜访Dewaldhar Estate , 因为位于68公里之外的Shya Devi有一个aforested peak , 是与辨喜尊者有关的圣地 。
但位于40公里之外 , 两者因山间路远 , 且暮色渐浓 , 故未能去成 。 然即便如此 , 收获亦已是极大的丰盛 。
七
这是五月下旬印度北部的森林之中 , 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 , 离西藏的阿里不远 , 距著名的冈仁波齐峰亦不过230公里 。
然重山相阻 , 密林深含 , 远峰尚在隐现之间 。 万物之灵于斯域恒久相运 , 抟气吹拂 , 是谓“在宥天下理 , 吹万群方悦” 。
山中气候 , 奇幻多变 , 早上往往是半山云雾 , 气温颇低 , 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来了 , 还是偏于冷寒 。
而中午则杲日当空 , 光明澄澈 , 无比洁净的光撒在了无尽的虚空之中 , 并自由落下 。
那些落在树叶间 , 自缝隙间透过的光 , 如清新的呼吸 , 复又碎成了碎金与碎银 , 熠熠生辉 。
下午风满山林 , 荒林沃若 , 只为了一场不期而遇的雨水 。
山是穷目欲望 , 亦是望不到其邈邈边际的 , 我每日的大部分时间皆在草舍里面静坐与阅读 , 察看身上舞动的自然的手臂 。
生活亦是简单质直 , 大概堪似南宋的朱熹于武夷山中的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的生命实践 。
余下来的时间 , 则多半是用来是看空空的天 , 聆听树隙间鸟雀的鸣唱 。
鸟或合唱 , 或对语 , 或孤鸣 , 皆示之以哀哀弱音 , 偶或有巨鹰于空中飞过 , 随风则会伴有威武霸气的信号 , 其叫声自高天垂落 , 响满天际 , 群山惊悚肃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真凶 故事:过了74年才发现真凶另有其人,凭一双拖鞋为死者洗冤
- 美国 当事实用不同的方式来讲述,说服力完全不同 | 把故事重塑的威力
- 结婚 为什么你越是心疼伴侣,却越是不被理解?看完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 哈佛 农民父亲靠着“讲故事”,把儿子送进哈佛,成了科学家
- 财富|关于财富、成功和爱的故事
- -01-杨绛曾写道:”丑人照镜子 小姑子出嫁前,婆婆就给她定了很多规矩
- 表白|幼师写纸条向司机表白被拒,网友吐槽字写得丑,本人回应:太紧张
- 爱情|一个人,是不是“故事”多,看细节
- 一个人,是不是“故事”多,看细节
- 稳字当头全力保障供电!子丑寅卯辰巳 震撼大片!电力保供风雪十二时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