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故事|寻访泰戈尔故居,一个人在印度密林里迷路( 四 )


“因为我们自己的祖国 , 有两个最大的宗教系统——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 这意味着吠檀多的大脑与伊斯兰体魄彼此相参相应 , 才是我们真正的希望 , 借此可以看到我心目中最是完美的、未来的印度 。 它超越于彼种混乱和冲突 , 因为吠檀多的大脑和伊斯兰的体魄 , 将会光辉遍照 , 立于不败之地 。 ”
一日 , 我又在草舍的司机Gopal Singh的帮助下 , 参访了圣者辨喜居住过的汤普生宅 。
辨喜尊者赶赴此地的那年 , 因为有英国的门徒、著名的妮薇迪塔修女 , 而日后修女对于印度贡献极大 , 故而如今又被叫做Nevidata cottage 。
我们还到访了山城旧街市场的中心 , 拜访House of Lala Badri Sah 。
这房子底下的老街便是当年维韦卡南从美国载誉归来、返回印度时的故地 。
1897年5月11日 , 整个山城轰动 , 他受到了阿莫拉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 不再是穆斯林救助时的苦行僧了 。
我到访的这个房子便是他当时的下榻之处 。
我们在房主人的带领下 , 进到了里面 。 我发现房间甚至黑暗 , 只好燃着灯火 。
里面供奉着室利·罗摩克利希纳、萨拉达·黛薇与辨喜尊者的神龛 , 上面的三张照片 , 正是他们三位 , 属于印度最大的道院之三位一体 。
而底下还有三张照片 , 一张是辨喜尊者的女弟子妮薇迪塔修女 , 一位是圣者赛巴巴 , 还有一位我没有认出来 。
有趣的是 , 他们的对面一张大照片居然就是当地最负盛名的宁姆·卡洛里·巴巴 。
还是那样的一副神情 , 谐趣、幽默的微笑 , 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 他身上披着印度人常常披戴的坎肩 , 红白相间 。
下午 , Gopal Singh车行半个多小时 , 带我朝觐当地最著名的一个洞穴Kasar Devi Cave 。
这里既是湿婆神的庙宇所在 , 也是1890年 , 圣者辨喜严格苦行的地方 。
如今 , 萨拉达.黛薇的女修道院也有一个分院建在这里 , 位置极佳 。
经过Kasaar Jungle Resort , 登到山的高处 , 我拜访了位于山顶的湿婆神庙 。
庙很小 , 空无一人 , 只有一张席子在 , 应该是一位云游僧人的临时居所 。
印象深刻的 , 自然是辨喜打坐的那个洞穴了 。
我一眼就瞥见了一个巨大的石头 , 里头中空 , 嶙峋异常 , 里面仅可容身一人 。 这个中空的怪石 , 就是辨喜尊者当年打坐的地方了 。
据说 , 辨喜在这里曾达到了极高的灵性境界 , 他的东西方弟子后来记载道 , 其中有三天三夜的时间 , 他几乎全在那种深度的禅定当中 。
我立在那个巨大的石头洞穴边上 , 看到了一个金属做的示意牌 , 说明了尊者当年的修行境界与后来之所以远走欧美 , 见出其入世的极伟大的一颗悲心:
“正是在此峰此洞 , 孤耸云天 , 辨喜尊者进行巅峰的精神修炼 , 极为严酷 , 时在1890年的9月 。
他的灵性越来越高涨 , 有极高的精神启示 , 他的脸上闪耀着神圣的光芒 , 如同火焰的照射 。
但是 , 当他到达精神体验的顶峰时 , 他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冲动 , 为受苦受难的人类服务 。 于是 , 他从个人的灵性喜乐当中走了出来 , 准备为这个世界工作 。 ”
这是典型的印度传统的雪山苦行 , 辨喜领悟了梵学之枢机秘义 , 一朝敷布 , 如轮之毂 , 上下四方无不通达 , 实发大光芒、立大功业之一代巨子也 。
我为辨喜尊者的《千岛语录》所做的序言 , 里面有一段话或可录在这里 , 一表此意:
“其实 , 也惟有这样真正的世外高人 , 他们曾真实地立在了喜马拉雅山雄峻峰峦的至高处 , 呼吸过人间稀薄的空气 , 内心闪耀着恒定的宁静光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