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掸语是印度一种古老的汉语,又叫掸字,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掸语是汉语的一个方言分支,其基本特征是一个“掸”字,在汉语中一般是“掸”字搭配使用,如“掸寺”、“掸院”等等 。掸语在印度有很悠久的历史,在尼泊尔的南部被称为掸达拉(Dhara);在中国有一个词叫掸(you) 。在汉文词典中,掸字是“”字旁,表示对景物或物体的一个意思;在古印度语中是“”(king)、“”(kuang)、(ku))等意思;汉语中多为“掸”音 。掸语共有13种方言,分别是汉藏彝缅语族缅文音译,是印度北部和中部佛教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
1.“掸”字在汉语中的音译为 you,一般写作“掸山”或“掸(xiao)山”,但也有用来表示山顶或山上的一类物体 。
例如:在《辞海》(2002年版)里,有“掸”与“山”两个词 。另有学者考证,“掸”这个词的本义是山上的山形像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辞海》中把“掸”当作爬山的物件也是不科学了 。所以还是有一种解释是以中国人对山坡地形的认知水平与习惯为依据对掸字作出的解释 。
2.缅文中,“掸”字有时用于名词的前缀;
【掸怎么读】
但“掸”有时用于名词的后缀,如“掸达拉” 。掸语中,掸字的用法还有许多,如“掸寺”、“掸院”等等 。但是,掸语在词义上与印度语族的泰米尔语族和尼泊尔语的英语有着很大差别 。例如,英文中的泰米尔族(yakima)称缅甸语为 Linga或 Rua,而缅文中使用的缅甸语为 Tingu或 Bingu 。这两者与泰米尔族和尼泊尔语中其他民族用泰米尔语与英语交谈时所使用的语音相似,但汉语中前者主要用在汉文词典中,后者主要在汉语口语中使用 。
3.汉字中,用在动词前的是“掸字?
”字,与汉语的“掸”读音相似 。这种用法可以说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习惯 。比如:“掸寺,在北京城内,从前门,叫做“寺街” 。一般的掸语中表示僧人外出 。但是如果从外面回到寺庙大门前,就用掸字表示 。在中国古代的一些地方有用掸字的习惯,如:云南白族地区有些地方有“掸庙”(白族话:白族庙)、云南腾冲有“掸院”(白族话:地方政府)等;西藏、青海一带则有“掸山”(藏族人叫“掸山”)、“掸村”等,这些地方还有佛教寺院;广东、广西、云南部分地区还有地方政府机构的名称也是用掸字表示的 。
4.掸语中没有读作 du或 kun的变音 。
从汉文词典看,此词可以读作“qin”或“qin in” 。这两种变音都是古印度语的音译,都有类似的读音: du是古印度语音译, kun是现代汉语音译;而在缅语中,这个读音很少用到 。在汉语中把 du读出的第一个音叫做“(pé n) you” 。也就是说(pé n) your可以读作“(yù)” 。缅甸地区最早使用这种读音作为汉语普通话中单声方言字首声母 ku音的读音 。掸人有句俗语:“缅甸人都习惯做掸人了——好 。”“掸人善听人言好问话不惹是非” 。意思是说:掸人善言很少,甚至没有话可聊,但是却可以做到很有礼貌和公正地对待他人;掸人善问别人不惹是非;掸人不轻易冒犯他人或得罪他人;掸人善于听出谈话中的言外之意从而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好感;缅甸人喜欢批评别人,并以别人的意见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