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波的寓意


迎波的寓意

“迎波”就是迎接海浪冲击的意思 。人们常说,迎的是海浪而不是浪,一如古代中国人对迎风和波浪的定义 。而迎波寓意则要好理解很多了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迎波的几种用法 。
一、从“迎”字理解“波”和“浪”都是海浪,但不能单纯地认为“波”就是海浪的意思 。
在中国文字中,“波”有两种含义:指海浪,也就是海浪冲击地面;指浪花 。但是我们知道,人的面部表情最丰富的生物之一,有笑有哭也就是一个人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 。所以我们在见到海的时候也会看到海中有很多浪花打过来,并且打在脸上和手上,那就是“海人” 。
二、我们还可以从这个“波”字旁引申出“浪”与“波”是一对相对关系,“浪”是由“水”与“气”组成等表示方向一致、方向相反之两个相反意义时之字 。
当这两个字有了意义相反的字义时,才能表示出它们的字义 。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引申出“迎”与“波”的义项,“迎”字为“迎”之义,表示迎上波浪(或说迎风);“波”字为“风”之义,表示风过之后波浪再起,如(宋)王维的《金阁寺怀古》:“横流激浪不可遏,直冲九天总无期 。”唐韩愈的《水龙吟·登芙蓉楼》:“芙蓉一笑泯恩仇 。”朱熹之《南巡杂记·登临怀古》:“昔人已乘青马去,此地空余青莲舫 。”李白《春夜喜雨·登高怀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黄河汹涌奔泻、滔滔东去之情景 。而上述这些诗歌中的“波”和“水”都有明显的方向相反意义时,如宋张万里《行行重九·登望江楼》:“望江水东流去,波澜不兴几时休 。”(宋贾岛《北征五首·行行重九·登望江楼》) 。
三、“波”与“水”在古代是相对关系,古代中国人喜欢将风吹过水边看到海面上有波浪就说到“水”旁 。
这是由于浪的波浪形如波浪,故名,如“千帆竞发”“千浪千帆” 。也表示在海浪面前要顶住压力,不能退缩 。因此当海浪冲击岸边时,人们就习惯用“顶浪”、“迎波”等词语表示浪把迎风压倒 。
四、“波”也可以表示河流(河、湖)中的一些地方也是一种动力 。
【迎波的寓意】
比如:【引自】西楚霸王项羽过函谷关,关中军和楚霸王相拥而泣 。秦朝丞相李斯为秦始皇二十六世孙,秦始皇父亲)也是这场战役中唯一有能力让项羽一雪前耻的人 。【引自】战国时期张仪是秦始皇父亲)率兵从韩国进攻齐国,结果失败了 。【引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06年),楚汉相争,秦王将军胡亥(楚霸王)击败后逃到了黄河岸边,被曹操所杀,尸体被抛入黄河之中,后成为千古绝唱——高峡出平湖 。
五、在古诗词中还常常出现“迎波”用法,如李白《水调歌头》:“待到山花烂漫时……”欧阳修《水调歌头》:“直挂云帆济沧海——何日不相逢!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东君欲上青天揽明月,西子笑曰:“不能登上泰山以观沧海了!”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迎波”用在形容水或海浪的文章中也是常用的词 。如李商隐《钗头凤》第二首:“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楼外明窗净几人?”白居易《锦瑟歌》:“东风解放百舸流,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负东南第一梦!”这是一首写春之景、借春色抒怀的佳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