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什么刺什么背】

成语,指的是历史上出现的一种书面语言 。在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成语是有一定含义的 。有些是成语原意和现代汉语用法不一致的意思 。比如"引经据典"是形容古代有非常有名的人或有学问与名望,如孔子、司马迁、张衡、孙叔敖、吴起、杜康、季布、司马光、陶渊明、刘伶……意思就是古人的智慧之所成大者比那些常人要多得多:比知识和学问更重要的事很多,其中学习很重要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 。”就是告诉我们不能浅尝辄止、一步错步步错,而是要经常查漏补缺、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和水平,在积累中进步!
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意思是人要是不以己为先,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若为己」 。子夏曰:‘吾日三省吾身’是为政之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为政之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为民之道;‘慎独’‘自律’是为人之道;‘仁爱’‘大爱’是为人之道 。’这几句话都是中国古代的圣贤先贤对修身为己,为政为民的高度重视和谆谆教诲的概括 。因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中国古代的格言 。
2.身败名裂天怒人怨
出自《庄子·天下》:“以名分之,以德遭之 。”语出《庄子·人间世》:“我的名分不能给他带来好处,却给了他罪孽 。”名分:身份,地位 。败:失败,败坏;名:名望,声誉 。败:失败 。名裂:毁坏荣誉 。名声鹊起:名声大增了,人们就嫉妒你了,认为你是罪大恶极 。天怒人怨:指天怒人怨而对自己的过失而感到后悔 。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原为“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经常遭受困难或危险 。后多指在困难或危险面前退缩或投降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苦战终灭吴国 。”【释义】比喻长期遭受挫折而意志消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