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籍贯】

本微信号所发文章,仅为一家之谈,不代表“安徽老乡”观点和立场,请各位在阅读时谨慎!本人祖籍江左,在南京读大学;后回安徽老家祭祖,至今已二十多年 。作为一个安徽老乡,我深信自己是安徽老乡 。但我又感到有点遗憾,由于没有掌握更多江淮地区的家谱资料,没有对安徽籍、安徽人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由于自身学识有限,也没有从家谱中了解到安徽籍、安徽人是如何划分人籍的 。本人曾利用业余时间到安徽各地各县市去实地走访、调查和学习过皖籍宗亲 。现将自己所见情况和认识做如下介绍和评论 。
一、安徽籍,即中国人的祖籍地
安徽,原称庐州,后简称“徽” 。古称庐、徽;明代以后“巢湖”、“徽”的范围逐渐扩大,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才有“皖南”、“皖北”之名 。皖人是我国历史上出了名的人口大省之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安徽也是古代历史上徽州文化发展的中心区域 。我祖祖曾祖父自河南迁于安徽;母亲在江苏徐州工作后也回家乡祭祖过 。安徽省是中国传统姓氏起源地之一,皖南、皖北宗亲也很早就知道自己的祖籍地和祖籍地,许多始祖们都有明确的家谱记录与谱牒记录 。例如:安徽太和县的张三丰是清光绪年间进士;太和县石门镇杨庙村张天凤是清末著名外交家程潜后裔;而太和县祁门县张献忠之子张献忠与清光绪帝的曾祖父溥仪及曾祖母都长得很像 。在安徽省所辖县域内、各地区之间,也常有安徽籍人与外省籍人的说法或冲突,特别是到了后来更常常发生大规模冲突 。
二、中国有多种籍贯划分
籍贯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称谓 。在《周礼》中,天子被称为“父”,子民称为“子”;在《尔雅》中则称“父母”或“妻子”为“父”、母子为“母”,其含义和现代籍贯的含义一样 。由于对宗族的关系更为复杂和深入,自秦汉以来的历代王朝在其国祚期间都有籍贯表述,历代王朝把籍贯划分为三类:一是以其国祚为基准的;二是以其父母关系为基准的;三是以其兄弟姐妹关系为基准的 。这三类籍贯都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 。例如西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在位)的籍贯为:“父曰汉高祖,子曰汉文帝 。”刘向即汉高祖刘邦;西汉高祖刘邦又称元嘉之主 。这两类籍贯可以说都是中国古代籍贯最普遍、最规范的一种划分 。
三、安徽人是如何划分籍贯的?
江淮地区自古就是一个移民大?。?境内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复杂 。但是,自明清以来,江淮地区由于受到中原王朝的文化和经济统治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籍贯划分模式 。根据我在安徽各地各县市走访的情况,大体可分为:(1)阜阳:因位于颍上县东部而得名:安徽最北部,安徽省南部 。(2)蚌埠:因其地处淮河与长江交汇地带而得名:安徽最北部,安徽省中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