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如何学,如何学会,怎么知道学会( 七 )


1、要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的最常见的方式 。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整合团体智慧 , 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案 。为了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教师要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参加集体议课,在集体议课过程中交谈自己的观点、困惑和建议 , 也倾听别人的看法、想法和感受,在议课中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思路;要与同事合作,共同探讨集体议课中出现的问题,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要对集体议课后所形成的参考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符合自己和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 。
2、要加强互动研讨 。互动研讨是一种合作性的教研形式 。教师通过互动研讨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往、沟通与合作 , 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学技能的共同提高 。为此,教师要参与集体性听课活动,在讨论中把自己听课的收获、感悟和困惑都提出来 , 就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其他教师一起探求解决的方案;要分享别人的经验,分析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取长补短;要善于和专家交流、对话,共同分析教学研究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接受专家的先进思想和正确建议,以获得专业引领 。
3、要加强课题合作 。课题合作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师合作方式,要求教师齐心协力 , 共同攻关 。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又要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 。为此,教师要参与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验,与同事、专家一起合作攻关,提高自身的研究、合作、协调等能力;要承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课题实验任务,和同事一起探索新课程教学的科学策略和方法;要就本学校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和同事一起研究解决;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的多边合作,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
五、研究:学会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学会系统思考、科学研究 , 从宏观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发展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
1、要学会系统思考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从整个教育系统着眼,对教学体系进行思考和改革 。因而 , 教师要学会系统思考,对教学进行整体改革,能从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宏观角度分析问题 , 对研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整体考虑,科学设计研究的程序和策略;要对研究的课题或问题设计科学的方案,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甚至成功学、美学、哲学等视角考虑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要从目标设计、情境营造、活动组织、策略选择、模式运用、评价实施等环节全面研究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2、要学会教学研究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还要求教师成为学科教学的专家 。教师要成为教学专家 , 就要从学生的实践情况出发,研究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研究新课程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研究教学实践的改善等;探索新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 , 探索新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新课程教学的常规要求等;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知能水平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关注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点滴进步 。
3、要学会教育科研 。新课程倡导教师作“研究者” 。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学研究的层次,拓展研究领域的深广度,逐步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 。为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掌握一般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 , 重点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提高研究能力 , 形成研究习惯;要建立档案袋,积累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对新课程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对研究结果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要及时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 , 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交流和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赞同6| 评论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