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由来


风筝由来

中国的风筝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就有“家家挂风筝,户户看风筝”的记载 。但当时的风筝仅仅是民间游戏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风筝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进步,从汉代开始就有了风筝制作的传统 。直到唐代,又出现了风筝制作新工艺 。五代时期王祯的《风土记》记载:“风筝之制为五代时始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的《帝京景物略》记载:“正月风筝花盛开矣 。”这说明风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一、历史渊源
在中国古代,有记载的风筝是我国风筝制作的历史时期,距今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 。《周礼·春官·司春》记载:“司春,掌春、秋、冬三季之政并管百工,以祭地、春 。春官以春牛祭地,夏官以夏牛祭地 。春牛在田,夏牛在池;秋牛在路,冬牛在房 。春时以其地为春使;夏时则以其地为夏使;秋时以其地为秋使;冬时以其地为冬使 。”也就是说,夏时作为春令时最重要,秋是夏令时次之;冬是秋令时次一般被冬令所代替 。夏时民间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牛、冬黄牛、春山牛、春牛春槽、春牛春尾以及牛、羊、马等牲畜和动物都被用来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来年风调雨顺等 。
二、风筝种类
从外形上看,一般根据风筝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圆形、菱形和梯形 。圆形风筝系用竹条或木骨架,可以旋转转动,竹条或木骨有韧性,适合悬挂在空中;菱形风筝以竹子或木骨架为主要材料制作,适合悬挂在空中;梯形风筝系用木板或木骨制成,表面平整、坚固、有弹性、可折叠,适合悬挂在空中 。从风筝性能上看,圆形风筝分为直形、菱形和梯形四种,直形风筝多为圆形风筝形式,扇形风筝多为长方形风筝形式,梯形风筝多为梯形风筝形式 。这些风筝主要用于大型活动场所 。另外,还有一种直形风筝叫竖直条风筝、梯形风筝等也属于此类风筝形式 。
三、风筝制作工艺
【风筝由来】
现代的风筝制作工艺有很多,主要包括:①粘胶(胶粘剂)、布艺、书画、剪纸、泥塑、手工等制作工艺,我国的风筝制作工艺目前仍沿用传统手工制作;②手工制作风筝的操作步骤多以制作者的体力为前提,并采用辅助工具 。这些技术措施能使风筝在保持其原有魅力的同时,保持良好且更有经济价值;③手工制作风筝所需材料多为纸和纸制品,便于携带;④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制作时间短:一般情况下,利用3~5天便可完成一幅风筝画;⑤我国风筝大多是一人或数人制作完成,每个人所需制作材料不多,因此,可以批量生产,方便携带 。目前我国风筝制作主要以民间为主,并在各地出现了一些有特色、可规模化生产的风筝公司 。我国风筝有悠久历史,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高峰,并产生了独具地方特色、富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具有独特魅力的风筝种类;明清时期进入全盛时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风筝名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风筝流派基本上形成,民间风筝创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