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由来与民间习俗,雨水节气的由来及节气的特点( 二 )


“调养脾胃”是关键 。精神调摄: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 , 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劳逸结合 。即顺应自然,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
春时宜食米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 , 便于吸收 , 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多食祛湿食物——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 。
雨水节气的农谚有哪些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赣)
雨水有雨 , 一年多水 。(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湘)
雨水落了雨 , 阴阴沉沉到 。(赣)
雨打雨水节 , 二月落不歇 。(赣)
雨水明,晴 。(湘)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苏)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 。(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苏、浙)
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 。(赣)
雨打夜,落一夜 。(浙)
夜雨三日雨 。(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吉)
雨下黄昏头 , 明天是个大日头 。(陕)
晚上下雨白天晴 , 晒得泥草青又青 。(赣)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 。(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 。(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湘)

雨水节气由来与民间习俗,雨水节气的由来及节气的特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意味着春风逐渐吹遍大地,冰雪消融,人们感悟天时、调整生产生活,是实现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一种方式,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 。民间要举行闹社火、闹元宵、闹花灯等活动 。
雨水节气的风俗
回娘屋 ,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 。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
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赠送的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 。
占稻色,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就是通过爆炒懦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 。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最低 。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 。
雨水节气由来与民间习俗,雨水节气的由来及节气的特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雨水节气习俗雨水节气习俗有回娘屋、撞拜寄、接寿、拉保保、占稻色、补天穿 。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 。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在川西民间,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 , 手牵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 。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 拦住对方 , 就让儿子或女儿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 。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 。
雨水节气的另一个主要习俗则是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 , 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 , 需不需要找个干爹 。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 。“占稻色”,是古人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用“占稻色”来征兆今年种的稻米是否能五谷丰登 , 更多的是求得一个心理安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