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3》,太尴尬( 四 )


当然 , 也不是毫无亮点 。 比如杨采钰饰演的方芷衡 , 隐姓埋名多年 , 浑身神秘地重返职场 , 竟然只是为了报曾经被领导骚扰的仇 。
在部分观众看来 , 她或许“大题小做” 。 但恰恰是这般折腾 , 体现出当下社会对性骚扰指控之艰难 , 以至于受害者不得不采取一些颇为戏剧、极端化的方式 , 尽可能还自己一份尊严 。
事实上 , 即便只好好地讲这位女性的故事 , 或许也比一锅粥地塞话题要强 。
“女性的共同困境” , 在当下塑造女性叙事里仍然是必要的 。 至少 , 它能将女性友谊从小群体间的、无聊且闲碎的刻板印象中抽离出来 , 放置到公共现实语境下 , 彻底抛弃抢男人等“扯头花”情节 。
|《欢乐颂3》,太尴尬
本文图片
《三十而已》讲述了一群生活在上海的女性面临的年龄困惑和家庭焦虑
近年来知名度较高的女性友谊范本 , 意大利作家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算其一 。
两个女主人公从一开始就不是亲密无间的“闺蜜情” , 而是充满了竞争、猜疑与觊觎的相互窥探者 。 真正的情谊 , 发生在她们开始意识到彼此的“共同体”性质之后 , 同为艰难环境中的贫民窟女孩 , 在艰难而漫长的岁月中 , 不断从对方身上获得支撑和映照 , 以达成动态的成长和自我觉醒 。
呈现类似话题的另一部文学作品 , 是2011年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 , 主人公西丽在挚友的陪伴和鼓励下由麻木到觉醒 , 最终走向新生 。 在漫长而曲折的女性解放道路上 , “姐妹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又如同年的电影《相助》 , 也是讲述女性团结起来对抗不平等地位 , 同时 , 在精神上的互相陪伴、鼓励当中 , 她们帮助了彼此找到健全、独立的自我 , 传递了“1+1>2”的“女性力量” 。
|《欢乐颂3》,太尴尬
本文图片
《相助》剧照
03
“生活”的缺席
某种程度上 , 电视剧和新闻一样 , “女性”是个太好用的标签和主题 。 与“女性主义”挂钩的热点、话题、故事 , 总体来说是安全的——既符合社会主流的平等需求 , 也容易满足女性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
但《欢乐颂3》提供了一个反面教程:过分倚重对“女性话题”的渲染 , 丧失了生活感和人物的真实可信度 。
即便不谈意义 , 不上价值 , 看一部剧里描绘的生活本身 , 这部剧也是不太及格的 。
随便翻翻社交平台上的帖子 , 对《欢乐颂3》细节的吐槽铺天盖地 。
比如 , 身为“准科学家”以及副研究员的叶臻臻(江疏影 饰) , 在电脑查阅资料时 , 桌面一尘不染 , 没有任何书本、纸笔 , 也没有水杯、手机等基本生活物品 , 仿佛坐在公共考场密闭答题 。 真实的科研从业者看了 , 都会感觉“离地” 。
|《欢乐颂3》,太尴尬
本文图片
《欢乐颂3》里对科研人员的刻画显得刻意而不专业
样板房一样的场景在全剧其他地方也无处不在 。 主角们坐在光明几净的大平层里坐论热点时事 , 一切教条道理溢满屏幕 , 具象的“生活”却缺乏实感 , 情感的发生所依无物 , 关系的建立变得空穴来风 。
再比如 , 时时刻刻将诗词歌赋挂嘴边的何悯鸿 , 也实在让人感受不到她的人文素养 , 过度卖弄文采反而令人生厌 , 同时也反映出编剧对于文、理科的过时偏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