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事件信息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
初报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
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
续报应当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处置进展情况 。
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先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补充书面报告 。
书面报告中应当写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
对情况不够清楚、要素不全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以及事件发生在敏感区域、特殊时期或可能演化为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应当边报告、边核实 。无法立即核实清楚的,应当先报告,并注明“正在核实中”,同时指定专人跟踪核实上报 。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
4.3.3 事件信息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涉及或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要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 。接到通报的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要及时调查了解情况,并按照相关规定报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涉及跨省污染的,由省政府或省生态环境厅向涉及的省政府或省生态环境厅通报有关情况 。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 。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由省政府组织实施;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市级政府组织实施;初判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县级政府组织实施 。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敏感区域、特殊时期或可能演化为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 。应急响应启动后,可根据损失情况、事件发展趋势等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
5.2 响应程序
5.2.1 Ⅰ级、Ⅱ级响应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由省政府负责启动Ⅰ级或Ⅱ级响应 。省指挥部负责启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同时上报国家环境应急指挥机构;根据国家环境应急指挥机构的部署,组织救援工作,并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等情况 。启动Ⅰ、Ⅱ级响应应当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
(1)加强与事发地市、县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络,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规定上报突发环境事件变化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
(2)及时向国务院、生态环境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和应急救援实施情况 。
(3)根据应急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现场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启动实施具体行动方案,事发地市、县级政府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 。
(4)组成应急专家组,分析研判情况 。根据专家组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为事发地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跑水应急预案 跑水是什么意思
- 头发油了应急方法
- 应急管理部门职责大全 应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 化妆品 应急发型小妙招
- 本文转自:滨州网助人为乐贾涛:组建公益救援队 应急救援中显担当贾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月份“滨州好人”出炉
- 走应急车道怎么处罚
- 突发性哮喘的应急处理办法 能够舒缓突发性哮喘的动作
- 家庭急救九大禁忌 日常危险状况应急处理办法
- 产品防脱养发开启随身模式,章光101头发应急包惊喜上市
- 卫生部已向灾区派出4支国家救灾卫生应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