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山下小医生|为什么脑梗容易复发,什么方法可以有效预防?( 二 )


除此之外 , 主要是针对危险因素的治疗 , 比如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 , 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的 。
再讲一讲脑栓塞的药物治疗:
房颤是导致脑栓塞最主要的原因 , 占心源性脑梗死的50% 。 房颤导致脑梗死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 一般在急性期3个月之后进行抗凝治疗 , 防止心房再次产生血栓 , 造成再次脑梗死 。
目前使用的抗凝药有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 , 两者各有优缺点 。 华法林的优点是价格便宜 , 效果也不差 , 缺点是需要经常监测凝血功能 , 将INR维持在2~3之间 。 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 , 效果好、出血的不良反应少 , 而且不需要监测INR , 但是目前这类药物还是比较贵的 。
服用抗凝药物 , 并不等于100%可以预防脑梗死 。 对于那些使用抗凝药物之后 , 依然发生脑梗的 , 首先要看药物有没有吃到位 , 比如服用华法林 , INR有没有在2-3之间 。 如果INR达标了 , 依然脑梗了或者有些人不适合使用抗凝药的 , 可以考虑进行左心耳封堵术 。 左心耳是左心房里面最容易长血栓的地方 , 心房血栓90%都在左心耳 。 左心耳封堵术是近年来的新技术 , 可以有效预防90%的脑梗死 。
二、坚持干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很多 , 为了避免发生脑梗死 , 只要发现危险因素 , 都应该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 。

  • 比如发现血压升高的 , 应该及时地进行降压治疗 。 65岁以下的患者 , 在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下 , 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 65~79岁的患者 , 血压最好可以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 80岁以上的患者 , 血压可以控制在150/90mmHg 。
  • 比如发现血糖升高的 , 要进行降糖治疗 。 在我国 , 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45.8% 。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 , 年轻人、糖尿病病程短的 , 可以进一步降低到6.5% 。
  • 颈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的动脉 , 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 , 需要及时的治疗 。 研究发现 , 颈动脉狭窄程度在50%-99% , 2~3年内脑梗死发生率1%~3.4% , 10年内脑梗死发生率9.3%;15年内脑梗死发生率16.6% 。 发现颈动脉斑块 , 可以服用一段时间的他汀类药物(比如半年) , 如果斑块比较小 , 有一部分患者斑块是可以消失的 。
  • 有些高血压患者 , 会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 这样的高血压可以叫做“H型高血压” 。 有研究发现 , 我国高血压患者中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比例高达75% 。 这个同型半胱氨酸氨酸很坏 , 容易导致脑梗死 。 有研究发现 , 高同型半胱氨酸升高5umol/L , 脑卒中的风险升高59%;高同型半胱氨酸降低3umol/L , 脑卒中的风险降低24% 。 有研究认为 , 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远远超过心肌梗死 。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国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人太多 。 脑梗死患者 , 如果发现有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 , 可以服用叶酸片进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

三、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梗死最基础的手段 , 虽然看似容易做到 , 其实要坚持做好很难 。
1、戒烟、限制饮酒
  • 吸烟的脑梗死患者需要戒烟 。 吸烟不仅会促进斑块的产生 , 而且会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 , 斑块一破裂 , 脑梗就形成了 。
  • 之前遇到过一个脑梗患者 , 当时劝他不要吸烟了 , 不然 , 可能再次发作脑梗 。 患者不以为然 , 结果当然是不久之后再次因脑梗住院了 。 再次劝他吸烟 , 这下老老实实地去戒掉了 。
其实喝酒对健康是不利的 , 不管喝多喝少 。 当然 , 和脑梗死有关的 , 主要是大量饮酒或者过量饮酒 , 可以导致血压升高 。 因此 , 脑梗死患者最好把酒戒掉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