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抑郁、双相,父母恐惧!压抑!该怎么办?!( 三 )
若孩子不小心触碰底线 , 在情绪激动时多次无法控制自己 , 那最好到精神科复诊调整药物 , 甚至接受住院治疗 。 一旦这个底线建立了 , 父母要说到做到 , 双方严格遵守 。
父母还要提升婚姻质量 , 在整体上改善家庭氛围 , 为孩子康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 有时候孩子遭受的心理创伤来自于父母激烈的争吵和矛盾 , 或者父母单方面对另一方的指责和贬低 。
所以孩子患病后 , 父母一定要积极解决夫妻间的矛盾 , 避免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 避免互相指责 。 若夫妻关系不良 , 无法自我调整 , 可寻求婚姻治疗 。
如调整失败 , 两人分开可能是更理性的选择 。 但即使离了婚 , 彼此之间也最好应该保持理性的关系 , 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互相否定 。
如果父母能对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入 , 还应分析曾经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自身的情绪和观念问题到底从何而来 。 这往往受到父母各自原生家庭、成长时期所处的时代和经历有关 。 从这个角度看 , 父母也是曾经的“受害者” 。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层面 , 父母才能不过分自罪自责 , 也不是一味埋怨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成长时代 , 而是意识到要积极主动地、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原生家庭代代相传的不良影响从孩子这里“拦腰斩断” , 修复孩子的心理创伤 , 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性格 , 造福下一代 。
03、避免形成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是孩子患病的另一个元凶 。
病理性正性情绪主要与孩子成长过程中接受的过度夸奖有关 , 比如老人家、父母等长辈总是夸奖孩子聪明、天才、就是比别人棒、以后考清华北大之类的话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学习的目标有错误认知 , 争强好胜 , 追求完美 , 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 升学时只愿考虑最好的学校 , 接受不了批评和一时的失败 。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特征 , 那最好要回顾孩子过去是否接受过过度夸奖 , 并从现在起就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 。
父母还可以向孩子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 , 解释长辈们以前的评价只是表达认可和期待 , 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要活成那个样子才算“成功” 。
就算真的要设立比较高的目标 , 那也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奋斗 , 需要经历过失败和磨砺 , 而不是一步到位 , 也需要“积极努力 , 顺其自然”的良好心态 。
当然 , 不对孩子过度夸奖并不是不对孩子表达肯定 , 我们不能走这个极端 。 当孩子在某阶段取得一些成绩时 , 父母要及时地、具体化地针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肯定 。
比如认可他们坚持练习 , 灵活地运用了知识 , 遇到困难时积极应对等等;当然 , 背后可能还有师长、父母和同学的指导和协助 , 对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归因 。
04、寻求合适的治疗
父母的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 , 这起到的作用并不亚于精神科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心理咨询 , 能明显改善孩子的症状 。 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不需要临床治疗 。
对于绝大部分中度到重度的患者来说 , 利用药物和物理治疗 , 再结合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有必要的 。
【|孩子得了抑郁、双相,父母恐惧!压抑!该怎么办?!】尤其当孩子情绪波动很大 , 甚至有自杀行为、攻击他人等危险行为 , 或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时 ,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难起作用 , 甚应第一时间接受精神科药物或物理治疗 , 控制病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焦虑症 我好像得了 " 薪资焦虑症 " 。
- 婆婆|你对婆婆的不满,是因为她没有帮你带孩子吗?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 孩子|真爱你的男人,一定懂得为你让两步!
- 现在的小两口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孩子为啥喜欢奶奶家?不要怪孩子太“现实”,主要是这3方面原因
- 孩子|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少言少语
- 我用这张图,启发孩子思考2022年梦想行动清单
-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是受家庭教育影响,应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
- 冉莹颖 “二胎后,女儿得了抑郁症”
- 躯体化 13岁少女无故背痛,竟是躯体化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