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中国合伙人们”( 五 )


但是 , 那个下午 , 在那个简陋、充满了理想的味道的路演现场 , 她听那些创业故事 , 听得热血澎湃 , 手都拍红了 。
活动结束后 , 杨婷应允了那份合同 。
“赚惯了块钱 , 就再也踏实不下来了”
转眼到了2018年 。
从年初开始 , 创投圈就开始传出“创业寒冬要来了”的信息 , 不少专业人士预言:大量的创业公司要死去 。
实际上 , 在2015年的那个夏天 , 有很多创业的年轻人已经“死”去 , 他们创业失败后 , 背上了巨额债务 , 开始为还债奔波 。
在工地劳作了一天的一休 , 终于得空躺在了床上 , 然后拿起了手机——这是他今日内第一次拿起手机 , 今天是高利贷还账的日子 , 身无分文的他不敢看手机 。
三年前淘宝店开的风生水起的他 , 从没料到生意场上“水”深:螺狮湾的老板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联系方式夹在了货物里 , 随着货物流到了客户手中 。
从来不检查货物 , 认为和老板“铁磁”的一休就这样被夺走了客户 , “你说我们都合作了这么多次 , 为什么要计算我呢?”
后来 , 他还和朋友投资租下了独栋民宅 , 在丽江开客栈 , 前前后后投了200万 , 其中一休出了40万——这是他这些年所有的积蓄 , 甚至还借了一些高利贷 。

被遗忘的“中国合伙人们”
文章图片
图|大理洱海边做民宿也是当年的风口
谁成想 , 这群年轻人从来没有过酒店行业背景的年轻人 , 以为民宿不受酒店规则管理 , 没有办理消防证 , 然后开业两个月就遇上丽江的大整顿 , 客栈关门 。
欠下高利贷的一休不得不远去西藏赚钱 , 但是赚钱的速度远比不上高利贷的滚利速度 , “不创业怎么还得上呢?”
于是到西藏领取了两个月的工资后 , 一休决定继续创业 。 这次 , 他拨通了许久未曾联系的朋友的电话 , “我爸病了 , 急需用钱 。 ”
他发现自己很难再去面对手头这份稳定的工作 , 承认“赚惯了快钱的人 , 就再也踏实不下来了” 。
踏实不下来的还有国企小杨 , 杨童的科技公司 , 被张浩一语中的 , 死于杨童不懂科技 。
拿来的前两笔投资烧完后 , 杨童出月薪5万请来的技术总监 , 依旧没把那个可以改变地产行业的产品做出来 , 地产老板叫停了项目 , 杨童创业失败了 。
创业失败杨童回到老家被父亲安排进了国企 , 一个月公司到手四千出头 , 比他在上海创业时一个月的油钱还少 , “落差太大了 。 ”
为此有接近半年的时间 , 杨童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 他对着心理医生反复诘问:“每天重复国企的工作 , 有什么意义?”
以至于杨童的父亲不得不同意 , 等儿子“成熟”了 , 就再赞助他创业一次 , 而成熟的标志就是能承担责任——没有什么比结婚更显得能承担责任了 。
经过半年的治疗后 , 杨童开始相亲、谈恋爱 , 算是步入了正轨;在婚礼的前夕 , 还给张浩打了一个电话 , 问张浩在干嘛 , “顺便请教开奶茶店的经验 。 ”
开奶茶店是杨童新物色的创业项目 , 杨父答应他入股20万 。
为了去了解行情 , 杨童辗转联系到了当年闹掰的张浩 , 一方面想学学开奶茶店的经验 , 另一方面想和张浩重归于好 , “现在大家都成熟了 , 小孩子才闹脾气呢” 。
接到杨童的电话的时候 , 张浩正在写Q3季度总结 , 此刻的张浩在一家专做加盟的餐饮集团的市场部工作 , 就是2015年他管理水吧时 , 指明要“打倒”的加盟公司之一 。
张浩一边将创业时写的几万字“管理心得”从电脑中删去 , 一边跟杨童开玩笑:“操 , 你说当年写这些纸上谈兵的东西的人是傻子吗?”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