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中国合伙人们”


被遗忘的“中国合伙人们”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显微故事 , 作者丨常宁宁 , 编辑丨卓然
90后陆续迈入30岁 , 成了“内卷”的中坚力量 。
为逃避内卷 , 他们将考取编制“上岸”当作最佳途径 , 并在那些渴望通过开店、自己做老板逃离职场内卷的帖子下劝说对方不要创业 。
创业对年轻人来说 , 意味着财富自由 , 媒体报道里面的创业神话 , 让年轻人向往、沉迷 。
但缺乏经验 , 让创业失败成了他们追逐财富的必经之课 。
根据有调研数据显示 , 在国内创业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年时间 。 作为经历过全民创业浪潮的他们 , 每个人身边都有创业致贫的朋友、同学 。
在迈入30岁之际 , 他们觉得人生稳妥最重要 。
本期显微故事 , 邀请了一批曾经创业失败的90后中浪 , 回顾他们的创业时代 。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在来西藏的路上 , 我想过把转盘打偏一点 。 ”
一休开车从云贵高原入境西藏 , 在经过一些悬崖绝壁路段的时候 , 他有想过把车开下去 , “这样人死债就烂了 。 ”

被遗忘的“中国合伙人们”
文章图片
那时他第三次创业的失败 , 毕业后所有的积蓄都没了不说 , 还欠了高利贷10万 。
到西藏 , 是因为有人给他说 , 这边钱好赚 , 包吃住 , “每个月最低到手有5000元” 。
急于赚钱还债的一休 , 开着车来到了西藏 , 变成了工地上的包工头 , 一个月工资8000;另一面 , 他发现这里有许多商机 , 于是计划着找老朋友们借点资金东山再起 , “创业嘛 , 不失败个几次怎么可能成功?”
有知情的朋友接到借款电话后劝他 , 别折腾了 , 踏实点先还完钱吧 。
听罢这话 , 一休总叹口气 , 不再多言 。 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些“不上进”的老同学 , “活该你们一辈子拿死工资 。 ”
时间回到2015年 , 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10强 , 中国占了4席 , 进入世界前列 。
大平台都在做众筹 , 孵化器逐渐多了 , 创客活动也越来越多 , 很多机构都参与进来 , 越来越多大学应届毕业生开始加入创客行列 。
也是那一年 , 一休在毕业后第一个月就赚到了10万人民币 , 差不多等于同班去北漂同学一年的收入 , 以至于有人问过他 , “你是在云南搞什么非法勾当吗?”

被遗忘的“中国合伙人们”
文章图片
图|云南洱海边
“搞非法勾当能这么轻松吗?”一休反问 , “还有什么比创业来钱更快呢?”
创业来钱快 , 是一休关于毕业那年的全部记忆 , “那种来快钱的感觉……”他眯起眼回忆 , “很爽 。 ”
“毕业一个月 , 赚了别人一年的工资”
2015年初 , 读大四的一休接受了朋友的邀请 , 到云南做徒步导游 , 在此之前他组织过几场徒步活动 , 小有名气 , “玩徒步的客人质量比较高 , 都是有钱人 。 ”
云南是喀斯特地貌 , 在这里徒步更加危险 , 所以每次徒步活动结束后 , 参与者和领队会产生生死之交的情谊 。
通过在云南当徒步领队 , 一休接触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 这些人对挑战云南崎岖的地貌出其的有兴趣 。
让一休赚了10万的“大客户”就是经由徒步队朋友推荐而来的东北人 , 找一休分三次订了100万的中药材 。
“那大哥特别信任我” , 东北买家将自己需要的药材报给一休 , 一休代为跑到昆明螺蛳湾批发市场去买货、发货 , 按照总价的10%拿提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