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嘉 美妆个护市场真的相信“小鲜肉”吗?( 二 )


功效要与颜值兼具 , 这就是奠定了三谷今天灵感系列的原型产品“彩色氨基酸洗发水” 。
其实这套方案从一开始 , 就锚定了18-30岁的年轻族群 , 尤其是“对头皮敏感、头发干枯和刚刚染发后需要固色的人群” 。
曾在阿里巴巴多年担任运营专家 , 拥有丰富的互联网电商运营经验 , 主导过母婴和化妆品品牌的亿元及代运营项目 , 李梓嘉自然对消费者体感有着精准的把握 , 这也进一步锁定了三谷品牌的消费者画像:一二线城市的职场白领、追求生活品质的妈妈以及对产品要求既要好看又要有趣的Z世代 。
从结果来看 , 2018年5月线上首发彩色氨基酸系列产品之后的月余 , 三谷就冲上了小红书洗发水热搜榜的TOP3 , 同年12月三谷天猫旗舰店上线 , 同样是迅速攀升到了热搜榜 , 流量、销量双丰收 。
回溯三谷品牌之所以能够“一击即中”的打开市场 ,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与很多传统品牌所不同 , 三谷品牌的创建是根植于个人护理的垂直细分领域的消费诉求满足上 。 在做产品研发和设计的时候 , 根基标准就是根据用户洞察作出差异化交付 , 市场上如果已经有了很好的产品 , 三谷就不会去做 。
要做就要交付独特的主张和体验 , 这也从一开始就拉开了其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

新锐品牌叠Buff
新消费时代 , 制造一款爆红产品或许不难 , 难的是造就具有长线生命力的IP 。
在美妆产品生产端 , 国内的OEM体系(贴牌代工)早已完善 , 为新鲜品牌提供了良好的产品制造条件 。 因此 , 只要抓住某个消费者的“痒点” , 以渠道营销撬动市场 , 是许多网红品牌的发家套路 。
然而 , 如此套路并不难复制 。 一款爆红的产品往往很快便会被“黏贴复制” , 很快满市场都是讲着类似噱头的相近产品 , 粗暴的内卷 , 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品牌认知 。
但三谷产品却成功的从传统个护产品中跳脱出来 , 不仅拥有超高的辨识度 , 更是凭借接连拿下iF设计大奖等国内外数十个奖项而在渠道里刮起彩色风暴 , 其清新调、梦幻风、萌萌哒的独特表达立刻俘获了大批粉丝 。
当然 , 洞察消费者需求只是赢得市场的其一 , 如何按需专研周期长线产品 , 形成丰富的品类品线组合以覆盖和满足不同需求 , 才是深挖品牌护城河更重要的任务 。
从视觉到听觉 , 从嗅觉到触觉 , 前期三谷是靠色彩、颜值、香氛、体验“击穿”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偏好与心智 , 于是便有了强调品牌原创美学理念、主打温和与护理的灵感系列(包括彩色氨基酸洗护套组、牛油果润泽修护套组、氨基酸奶泡慕斯沐浴露、氨基酸身体磨砂膏等四大产品) 。

而随着对消费群体洞察的逐步深入 , 三谷又不断扩展至为不同生活场景下的年轻族群“提供全流程、专业级发肤清晰护理及多元造型等”个护方案 , 以期增强目标消费客群对三谷品牌的认知 , 拉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 。
在代表感性的灵感系列取得成功后 , 三谷又推出了代表理性、“夯实品牌科学个护理念”的新生系列(包括424头皮养护套组、防脱套组、CICA绷带身体乳、原生染发乳等四大产品) , 将科学洗护规律“输出”给消费者 。
“教育”消费者认知的同时 , 三谷也成功的将日常改善到长期优化维护 , 头皮发丝分区护理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 不断交付给了消费者 。
所有这些听起来概念化的品牌理念 , 并非只是无源之水 。
无论是灵感系列还是新生系列 , 三谷每一款产品都是基于严谨、科学的态度研发 , 并不断根据市场反馈 , 对真实用户数据进行分析 , 将多样化的需求问题拆解 , 从而优化和迭代解决方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