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道德经》的八个成语,中国人最厉害的八大智慧( 二 )


译文:得到荣誉、遭受耻辱使人受惊 , 好像重病缠身一样 。 什么叫做“得到荣誉、遭受耻辱使人受惊”呢?得到荣誉就是受到提拔、抬举 , 使人向上;遭受耻辱就是蒙受压抑、打击 , 使人向下 。 荣誉和耻辱无论来或去都使人心神不定 , 这就叫“宠辱若惊”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宠”来了 , 就很高兴;“宠”走了 , 就很失落 。 “辱”来了 , 就很伤心;“辱”走了 , 就如释重负 。 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 , 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 。 喜怒无常 , 悲欢不定 , 就像生了大病一样 。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 。 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 。 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得越多 , 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
如果想不再“宠辱若惊” , 就要将外在的那个被功名利禄困惑的假我彻底抛弃 , 转而看清那个原本纯朴自然、真性情的真我 , 内心清虚守静 , 无为而修身 。
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一种境况 , 现在你是得宠的还是失宠的 , 你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得宠时 , 你要学会站在众人的后面 , 将自己的光芒隐去 。 当自己失宠的时候 , 不要自暴自弃 , 要保持一颗精进的心 。 要明白世事皆变化 , 否极泰来 , 学会以“无畏”的心去坦然面对得失、宠辱 , 你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

出自《道德经》的八个成语,中国人最厉害的八大智慧
文章图片
自知之明
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 原文: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
译文: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明智的 , 善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最智慧的 。
“自知”是“知人”的基础 , 要了解别人 , 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了解 。 所有人中最方便、最容易了解的人就是自己 。 但是最难透彻了解的也是自己 。
人往往在评论起别人时头头是道 , 却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客观评价 。 如同一面镜子 , 可以照尽天下万物 , 却独独照不到自身 。 现实生活中 , 有的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 谈论起来头头是道 , 可做起事来 , 却让人不敢恭维;有的人 , 过于自卑 , 看到自己有的方面不如人 , 便满心忧郁、不思进取、郁郁寡欢 。
正确的自知 , 首先要有勇于剖析自己的勇气 , 要有客观的态度 , 然后对自己的性格、道德、行为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反省 。 还要虚心地向别人请教 , 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 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知晓自己 , 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 , 这就是进步的开始 。

出自《道德经》的八个成语,中国人最厉害的八大智慧
文章图片
大器晚成
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 原文: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
译文:最方正的却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洪亮的声音却听来无声;最巨大的形象却看来不见;“道”精深而无名 。
人生必须经历成长、发展、成熟的各个阶段 。 而人的才能各有不同 , 早慧与晚熟并存 , 历史上 , 少年居名者确实不少 , 但他们最终能成大器者则是凤毛麟角 。
成就大器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最有价值的事物、最伟大的业绩都是在缓慢的打磨中完成 。 最终有大成就的 , 往往是立志而能坚韧专注的人 。
人生在世 , 志向远大 , 固然不错 , 但更应该追求适合自己的目标 , 不可急于求成 , 不可好走捷径 。 如果你不肯打好基础 , 或急于求成、偷工减料 , 到头来你就会自讨苦吃 , 你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做返工 , 得不偿失 。 如果你好走捷径 , 玩弄小聪明、小智慧 , 到头来难逃因果报应 , 自取其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