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是什么?8月15吃月饼的来历是古时候用月饼来祭祀 , 而后演变成吃月饼来寓意团圆 。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 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
八月十五的其他风俗:
1、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 , 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 , 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
2、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 , 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 , 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
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八月节吃月饼由来 为何要吃月饼八月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中秋节,没到这个节日来临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祭月、赏月的活动 。那么关于八月节吃月饼的由来,八月节的时候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在我国历史悠久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 。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 , 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 , 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 。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 。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 , 军民狂欢通宵 。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 。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 。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 。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
中秋月饼起源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
月饼 , 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 , 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 , 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 , 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 , 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高铁红票和蓝票的区别,高铁为什么要有红票蓝票的区别?
- 为什么衣服会缩水,衣服缩水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衣服缩水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有什么
- 拖把上为什么会长蘑菇,为什么我家的拖把上老是长蘑菇?
- 为什么要吃蔬菜,平时为什么要多吃蔬菜?吃蔬菜有哪些好处?
- 为什么属蛇的美女多 原因是什么
- 床单掉色怎么办,床单为什么会掉色?床单掉色应该怎么办?
- 草原为什么不长树,广阔无垠的草原上,为何长不出树?
- 袜子穿久了脚发痒,为什么穿了袜子时,脚婉那里被袜子勒了后会很痒?这种情况应该怎么避免,出现这种状况该怎么处理?
- 大学生为什么会网贷,校园贷产生的原因
- 西方人为什么不能下蹲,为什么很多外国人都没有办法轻易的做蹲下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