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大郎君 仅次于癌症,年轻人第二怕的疾病,将来或有救治希望!( 三 )


渐冻症患者在用头戴设备打字
而在这方面 , 咱们中国的相关研究完全不输给国外 。
比如由繁星科学基金资助的“脑认知障碍的闭环调控”项目中 , 国内著名的脑科学家、浙江大学王跃明教授团队就成功让一个72岁的四肢瘫痪患者张爷爷用意念控制机械臂喝水、喝可乐 , 甚至能控制鼠标 , 在电脑上打麻将 。
从最初实现电极植入大鼠脑部的“动物导航系统” , 到应用在人的大脑上 , 王跃明团队花了十余年的时间 。
而这项研究也意味着浙江大学的脑认知研究技术已经可以跻身世界最先进水平 。
可是说得这么热闹 , 这跟抑郁症有啥关系呢?
有很大关系 。
2017年 , 患有抑郁症多年的潘先生“每天很自卑很失望 , 什么都不想干” , 他吃过很多药都不管用 , 于是来到瑞金医院尝试电极植入治疗 。
通过微创手术 , 他的脑内被植入了电极芯片 , 同时胸口上方部位也植入了一台脑机接口神经起搏器 , 可以实现充放电 。
植入脑部的微小电极芯片以及与之连接的脑起搏器
微创埋入患者胸前 , 用于无线传输脑部信号 , 实现远程调控管理
小小的芯片植入后 , 医生根据神经信号情况不断给潘先生调整抑郁症治疗方案 。
他定期到医院开展神经调控治疗 , 目前治疗已有3年左右 , 症状得到缓解 。
去年年底 , 他从外地赶到上海再次让主治医师孙伯民看下治疗效果 , 他告诉医生 , “我做装潢的 , 工作了两年半了 , 目前基本没有了抑郁症的状态 , 现在一切恢复正常 , 对未来也充满了干劲 。 ”
以前患者病情有没有改善 , 全靠病人一张嘴来说 。
而通过新一代技术 , 电极芯片会有神经信号的记录功能 , 病人有什么问题、哪个阶段开始抑郁了、抑郁期间的变化是什么等 , 都可以直观了解到 , 这样一旦当看到病人神经信号发生转变时 , 医生可以及时启动相应的电极治疗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孙伯民团队 , 像这样开展了7例脑深度电刺激的难治性抑郁症临床试验 , 在神经界面、芯片、电极和神经解码等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说:
“相比欧美国家 , 我国在脑机接口技术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 。 ”
而脑认知研究的进步 , 能大大提高许多疑难的神经精神疾病 , 比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酒精依赖等的研究和诊疗水平 。
换句话说 , 中国人正在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 不会受制于国外 。
那这么神奇的“脑认知障碍闭环调控与治疗抑郁症” , 跟吃药治疗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作为一个“神马产业都懂点皮毛”的公号懂王 , 我来给大家唠唠这背后的道理是咋回事 。
传统上我们说抑郁症靠“吃药”能治疗 , 是基于一种叫做“单胺假说”的理论 。
一听“假说”你就明白了 , 关于“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确凿的、唯一的定论 。
而“单胺假说”认为 , 人患上抑郁症 , 是因为大脑里缺乏一种叫做“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东西 。
“单胺”这个东西你不熟悉 , 但是像多巴胺(让你快乐)、去肾上腺素这些你可能听说过 , 它们都是单胺类的神经递质 。
所以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 , 这种理论认为 , 靠吃药来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 , 就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