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大郎君 仅次于癌症,年轻人第二怕的疾病,将来或有救治希望!( 五 )


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 不断推动着他和更多的基础研究工作者 , 为中国更多抑郁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重燃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
他说他希望能“跳脱出来 , 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 ”
这次新设立的“繁星科学基金”最大的亮点 , 是集原创性、应用性与前沿性为一体 。
据说这个名字的缘起 , 是某个夏夜黄峥步行的时候 , 仰头看到夜空里的漫天繁星 , 他忽然想起梵高的一句话:“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 , 但我只知道 , 只要一看到星星 , 我就会开始做梦 。 ”
治疗抑郁症乃至更多的脑疾病 , 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
但相关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比方说脑机接口一般有两种 , 侵入式的和非侵入式的 。
说白了 , 就是“戴个帽子”还是“做个手术” 。
戴个帽子的“非侵入式” , 它的技术安全性较高 , 却止步于头皮脑电的采集 , 无法深入获取大脑信息 。
而需要手术的侵入式脑机接口 , 可以精准检测神经元放电情况 , 却可能会引发脑部感染等风险 。
怎么能在未来 , 读取更多大脑数据的同时 , 让更多患者不用“承担风险” , 这是脑机接口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而另一方面 , 虽然已经有比较成功的患者案例了 , 但脑机接口尚不能做到针对抑郁症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精准施治”、“一人一治法”:
每个抑郁症病人情况不一样 , 有些人通过电极刺激以后白天很开心但是晚上就会比较兴奋 , 甚至晚上吃了安眠药也不能睡 。
因此 , 神经调控干预需要一种客观科学地治疗 , 精准治疗 , 因人而异地治疗 。
而对于癫痫、抑郁症之类的疾病而言 , 更大的难题在于 , 科学家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它们的致病原因 , 也无法准确解读脑电信号 。
只有在搞清楚发病机制的基础上 , 针对性地开发神经调控的编码 , 才能有效治疗 。
过去很多人认为 , 互联网巨头创始人的工作 , 就是和互联网平台的大规模应用紧密相连的 。
但黄峥、繁星科学基金和脑认知障碍闭环调控用来治疗抑郁症的故事告诉我们 , 今天“移动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科学研究平台”之间的壁垒被打破 , 这已不是过去企业与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那么简单了 。
繁星科学基金在孜孜追求的 , 不是一个和企业业务紧密关联的“前置研究” , 也不是直接制造一些“技术山头” , 而是要找到那些“山脉”背后的科学高原 。
有了高原 , 才有技术的长江黄河 , 而不是那些季节性的涓涓细流 。
因为基础科学历来都是创新的源泉 。 只有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 , 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的能力 。
今年的十四五规划指出 , 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 , 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繁星科学基金”也响应了战略方针 , 为加快国内科技发展、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做出了努力 。
用科技影响未来 , 这是黄峥想要留给自己的浪漫 , 也是他想要留给世界的浪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