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姣评《白人的工资》︱为什么美国工人阶级必须是白种男人?( 五 )
在方法论上 , 罗迪格的研究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新社会史、新劳工史兴起之后的第二代新劳工史研究 。 与赫伯特·古特曼、E.P.汤普森等先驱者一样 , 罗迪格仍然注目于“硬性”社会结构的“软性”文化表征 , 展现了工人阶级如何面对资产阶级霸权 , 在不利的历史境遇中积极创造自身的文化形式 , 却又时刻被社会阶级结构所局限 。 与上一代新劳工史研究者相比 , 罗迪格的研究没有集中在“被压迫者如何反抗压迫”的老调上 , 而是选择关注底层白种工人主动拥抱种族主义、通过塑造黑人“他者”来为自身谋求心理、经济和政治补偿的行为 。 无论从黑人史还是劳工史角度 , 罗迪格的“白人身份”研究都极具新意 , 开启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 在理论定位上 , “白人身份”研究可以对标性别研究中的“男性气质研究”或是资本主义史中的“资产阶级研究” 。 第五章和第六章使用的大量音乐材料也丰富了劳工研究的史料类型 , 将更为底层的视角带入了历史学家的视野 。
自2016年大选以后 , 随着民粹主义、种族主义、厌女主义等右翼思想在美国社会再次沉渣泛起 , 美国研究界常常陷入当代美国的社会问题到底是“经济”问题还是“文化”问题的争论之中 。 如果辩论的参与者读过罗迪格的研究 , 或许就会意识到这种“经济”“文化”两分法的虚妄 。 人们当然可以把种族和性别压迫看作阶级压迫的延续 , 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困境当然也根源于他们手中经济力量的不足 , 但这并不表示 , 解决了经济问题 , 所有种族和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相反 , 将一切种族问题简化为阶级问题 , 往往会给研究者带来一种自身思想格外“深刻”的幻觉:遗憾的是 , 有时候马克思主义者更容易落入这一陷阱 , 他们可能会认为“阶级”比其他社会领域更为“根本”和“实在” , 却忽略了历史上的“阶级”划分本身也可能带有种族与性别的先天标签 。 研究者自以为站在中立的立场 , 实际上却是落入了认知的“白人盲区”之中 。 用罗迪格书中的话说 , 种族主义是植根于阶级关系大树上的一棵树枝 , 若要撼动树根 , 就必须“晃动种族主义的树枝” 。 当我们阅读晚近的“底层白人男性写作”时 , 也应该时常警醒自己:这些故事中描绘的“美国工人阶级”的黄金年代到底是谁的黄金年代?为什么美国去工业化的故事总是被一部分人的故事所代表?谁在塑造当代“美国底层白人危机”的神话?也许只有借用罗迪格等历史学家的作品 , 从更长时段的视角来观察 , 我们才能分辨当代不同的“底层白人男性写作”中 , 社会良心与政治企图各占几分成色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世间|近5年高口碑“影视神曲”:《卡路里》排第7,《人世间》排第2
- 清热生津|人间烟火里总藏着美好与希望,听王晰唱《平凡又美好的晚上》
- 南海归墟|《昆仑神宫》之后,跳过《黄皮子坟》直接拍《南海归墟》合适吗?
- 像傻瓜一样去爱歌词 像傻瓜一样去爱歌词是什么
- 安妮·埃尔诺的《悠悠岁月》暗含法国知识女性阅读史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都学什么 就业前景好吗
- 裤子 光遇:曙光季毕业礼测评,裤子发型和斗篷,会成为经典吗?
- 林志炫|《我们的歌4》林志炫、黄霄云成功配对,高能炫技适配度满分
- 火星引力的新书是什么 火星引力的新书是什么名
- 詹雯婷|《我们的歌4》张远真诚邀请,詹雯婷感动落泪,灵魂碰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