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面对压力和困惑时,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吗?丨世界精神卫生日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 这一特殊节日由世界精神卫生联盟发起于1992年 , 旨在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 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技能 。
今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 , 共助心理健康” , 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 , 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 ,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 关注心理精神需求 , 在家庭生活、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环境中 , 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 , 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 , 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 。
在日常生活中 , 人们对精神领域的关注和了解依然存在许多未知和误区 。 在这里 , 书评君为大家选择了一些新近出版的心理学和精神健康方面的图书 , 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助益 。
撰文丨何安安
《我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吗?》 , [英]唐娜·玛利亚·波特利 著 , 刘彦 译 , 巴别塔文化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2年9月版 。
对于很多人而言 , 面对心理治疗 , 可能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 我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吗?我该进行哪种类型的心理治疗?市场上都有些什么服务?我将如何受益?我能去找谁?我怎么知道我选的心理治疗是否适合我?这些是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困惑时可能会问自己的问题 , 而且他们不确定 , 甚至会害怕接下来要接受的治疗 。
唐娜·玛利亚·波特利(Donna Maria Bottomley)是一位心理治疗师 , 特长为创伤知情实践 。 在近二十年的CBT(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从业生涯中 , 波特利发现来访者普遍惧怕心理治疗、害怕直面自己的情绪 , 也见证了心理治疗带给来访者的巨大改变 。 在这本书中 , 波特利全面介绍了心理治疗何时开始、怎么寻找治疗师、各类疗法的特点、寻求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 , 揭开了心理治疗的“神秘面纱” 。 在波特利看来 , 人们惧怕心理治疗和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对情绪的恐惧 。 因此 , 她运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知识告诉了我们有关情绪的科学 , 论证了心理治疗对解决情绪问题非常有帮助 。 此外 , 该书还提供了84种传统心理疗法、30种另类心理疗法的信息引导 。
《抑郁症与临床疾病: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诊疗指南》 , [美]阿瑟·J.巴尔斯基 [美] 戴维·A.希尔伯斯威格 著 , 杨海龙 须怀沙 滕昌军 译 , 张宁 审校 , 后浪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2年7月版 。
当下 , 大众对抑郁症的关注度逐步提升 , 它不会再被单纯地理解为仅仅是一种悲伤情绪 , 而逐渐被正视为一种需要被医治的疾病 。 但整体来看 , 大众对它的认识仍不全面 。 其实 , 躯体疾病与抑郁症密不可分 , 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多因素性 。 该书的作者阿瑟·J.巴尔斯基博士与戴维·A.希尔伯斯威格拥有超过二十年临床经验 , 主治抑郁症、焦虑症、物质滥用和精神分裂症 , 就职于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 。
躯体疾病与抑郁症密不可分 , 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多因素性 。 两位作者不仅对经验数据进行批判性提炼和总结 , 还对这些证据进行汇总、评估和分析 。 作为一本较为专业的临床诊疗指南性图书 , 该书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方面 , 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不仅为理解抑郁症提供了理论框架 , 同时讨论了抑郁症诊断和治疗的一般原则 , 重点着墨于对共病不同种类的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治疗的具体方案 , 以及聚焦于特殊的躯体疾病患者群体 。
《诉说忧伤:抑郁症的社会学分析》 , [美]戴维·A.卡普 著 , 幸君珺 萧易忻 译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10月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