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一个男人的位置(全新修订版)》 , [法]安妮·埃尔诺 著 , 郭玉梅 译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即将出版)
新京报:作为研究者 , 你如何定义安妮·埃尔诺的写作?
刘雅薇:社会学的自我虚构 。 通过这一点或许更方便理解她 。 她并不是只写她的私人故事 , 她要求她的私人故事承载法国社会转型或是社会发展的社会经验 。 比如她有一本书是讲法国地铁的 , 她写自己在法国坐地铁 , “我”在地铁上观察 , 意识到巴黎中心和巴黎郊区之间有阶级的差异 , “我”从巴黎郊区走进巴黎市中心 , 遇到的人群随着地铁的行驶而变化 , 类似于田野调查笔记 , 观察笔记之类 。
新京报:作为一位女性作家 , 她的写作有没有明显的女性写作的特点?
刘雅薇:那真的是太有了 。 比如说刚才说到的《正发生》这部电影 , 是讲在法国堕胎还没有合法的时候 , 一个大学生如何去堕胎 。 安妮·埃尔诺的小说里讲的就是“我”是一个穷女学生 , 家里很没有钱 , 但凭聪明才智考上了法国精英学校 , “我”只是因为跟一个男人的一夜情就不幸怀孕了 , 怀孕了之后 , 肯定会影响“我”的学业 。 而我们家好不容易供出“我”这个小镇做题家 , 绝对不能让这件事影响学业 , “我”只有堕胎才能继续学业 , 可堕胎是非法的 , 如果做的话 , 医生和“我”都是要判刑的 , “我”该怎么办?小说讲的就是这个女性如何找到一个办法把孩子打掉 。 这个事情不是虚构的小说 , 是安妮·埃尔诺身上真实发生的事情 , 是她人生的一个片段 。
本文图片
《正发生》电影剧照 。
新京报:安妮·埃尔诺的人生经历大致是怎样的?
刘雅薇:她的人生经历基本上都写在小说里了 。 她的父亲是一个工人 , 她母亲在跟她父亲结婚之前是一个女工 , 他们结婚之后攒了一点钱 , 在乡下(所谓的外省)开了一个小酒吧 , 基本上是勉强为生的状态 。 她家绝对是不富裕的那种小店主家庭 , 你可以想象成是小小小卖部 。 但是安妮·埃尔诺是个小镇做题家 , 从小就学习特别牛 。 学到高中的时候 , 由于她学习太出色了 , 她父母就决定让她上了师范学校 。 毕业之后肯定是要当老师 , 法国的高中老师和大学其实是可以打通的 , 她好像是在大学里教过书 。 大概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 , 她就开始写她所谓的自传小说 , 到80年代的时候 , 她写她父亲的小说获得文学奖 , 她彻底出名了 。
她现在岁数很大了 , 但还挺活跃的 , 比如前两年“黄马甲事件”的时候 , 她还写联名信 , 对峙马克龙总统 , 说我对您如此得不满意 , 我如此得支持黄马甲 。
本文图片
安妮·埃尔诺 。 图:ic photo
新京报:身在法国 , 你对她的日常生活状态有了解吗?
刘雅薇:其实她肯定很有钱 , 但是她还在坐地铁 。 昨天我见我导师的时候 , 我导师说 , 我前两天坐地铁的时候碰到安妮·埃尔诺了 。 我问 , 她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吗?导师说 , 她要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 我不就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起坐地铁了 。
新京报:那么巧啊 。 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来看 , 她的作品的哪些核心特质让她获得了诺奖?
刘雅薇:我看一下 , 我还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夸了她啥 。 你看 , 诺贝尔文学奖也主要是说她的personal memory(个体记忆) 。 其实这种写作形式是很新的 。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说 , 她同时踩上了“女性”这个点 , 因为她真的书写了很多女性个体经验 , 比如说当她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 , 她找老男人 , 成了一个老年女人的时候 , 她找小鲜肉 。 还有她跟俄罗斯外教官出轨 。 她写了很多这种女性个体的情感经历在她的书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死亡证明|英国女王的死亡证明公开,合眼的时间被关注,证实只有查尔斯安妮在身边
- 安吉拉-莱文|曾经是“情敌”?卡米拉因安妮公主的“冷漠”行为而感到尴尬
- 安妮公主|女王离世后王室最悲痛的人是安妮公主:病榻前喊出了那声“妈妈”
- 安妮公主|女王的四个子女为母守夜,安德鲁抗争后终穿军装,安妮的外孙女也到场
- |英国女王的儿女们守卫在灵柩旁,四人久违同框,72岁的安妮穿军装很飒
- 安妮公主|女王棺椁抵达爱丁堡,72岁安妮公主哀伤行屈膝礼,获弟媳抚背安慰
- 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英国埃塞克斯郡的20个小孩驾驶帆船出海啦
- 女王的孙女们亮相祖母临终之地,泪流满面;72岁安妮公主独坐车中悲伤
- 埃隆·马斯克|马斯克操心韩国超低出生率,50年后韩国预计人口减少1400万
- 帕蒂·埃尔南德斯|生满20个!美国女子怀上第17个孩子,骄傲自豪从来不避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