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董子健和孙怡 。 (视觉中国 /图)
8月8日 , 董子健、孙怡发文官宣离婚 , 双方发声明称两人决定和平分开 , 之后将以亲人、朋友的身份共同抚养孩子 。
此前 , 董子健在孙怡生日送上祝福时 , 将其称呼从“我的女孩”变为“大福的母亲” , 孙怡虽然也在评论区互动 , 但当时的称呼变化还是引发了大众对两人感情生变的猜测 。
从刘恺威称呼杨幂为“糯米妈”、陈思诚称呼佟丽娅为“朵朵妈”等多个称呼变化后明星离婚的例子 , 很多网友高呼 , 果然叫“孩子他妈” , 就代表爱始终会消失了 。 甚至有网友称 , “孩子他妈”和“我老婆”这种称谓 , 其实是“对女性的不尊重”“爹味十足” 。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 , 夫妻间的称谓 , 已经从古代体现男女身份尊卑的象征 , 到如今成为鉴定感情是否完好如初的证据 。 夫妻间的称谓文化是否单纯只是夫妻情感和生活状态的反映 , 抑或是夫妻地位的角逐呢?
【|董子健孙怡官宣离婚:叫“孩子他妈”,代表爱始终会消失吗?】夫妻称谓溯源
称谓是人们因为亲属、婚姻和其他社会关系 , 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 汉语中 , 夫妻称谓是十分常用的基本词汇 , 也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纽带 , 它具有特殊的使用规律和发展轨迹 。
而在中国历史中 , “宗法”“家庭”“父权”等观念深厚 , 因此夫妻称谓在汉语称谓语系统中显得十分重要 , 夫妻称谓的发展独特地体现出家庭关系中 , 男女权力地位的变化 , 尤其是近代以来女性在家庭地位中的提升 。
称谓按照状态分为面称和背称 , 按照感情色彩分为尊称、敬称、谦称和贱称 。 就感情色彩来看 , 古代的夫妻间称谓可以用一个词概括 , 即是“男尊女卑” 。
不少学者做过调查 , 在汉语中 , 对于丈夫的称谓主要特点是带有尊敬意味的尊称和敬称 , 例如“丈夫、夫君、君子、相公”等 , 相反 , 对于妻子的尊称和敬称却很少 , 即使是尊称 , 也是依附在丈夫的身上 , 如“夫人、贤妻”等 。
而从谦称和贱称方面看却恰好相反 , 形容女性的贱称在历史文学的语料搜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 由于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 , 引申出许多语义上对妻子地位的贬低 , 如“贱妾、妾身”等 , 更有妻子以“奴家”自称表谦卑的姿态 。 《后汉书·宋弘传》曰“贫贱之知不可忘 , 糟糠之妻不下堂”更是延伸到现代 , 后人仍以“糟糠”形容共患难同甘苦的妻子 。
可以看出 , 古代夫妻称谓文化受国家制度影响深重 。 在经济上受我国长久实行的小农经济影响 ,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 , 男人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 , 女性对婚姻的依赖程度高 , 最初只有依靠男人出力气才能换来个人的温饱 , 因此男人有更高的家庭地位 。
在政治上受宗法社会结构的影响 , 注重伦理纲常 , 礼制和三纲五常有其神圣不可侵犯性 , 而这些纲常强调尊卑有序、贵贱有别 , 更有女子三从四德之说 。
值得庆幸的是 , “礼”等伦理思想虽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中 , 但如今人们已能用包容且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它 , 而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 这在夫妻称谓中也十分明显 。
本文图片
(社交媒体截图)
夫妻地位平等的象征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跟踪他人女友引不满,甘肃一男子遭打晕后掩埋!警方:8人已抓获
- 一个男人,遇见了灵魂伴侣后,会有的样子
- “养8个老人,2个孩子”:第一代独生子女的难题,出现了
- 妻子|男子喝醉酒瘫坐在马路中间,妻子束手无策,唤来两个弟弟扶他回家
- 法院|男子将母亲数十万养老钱借女友后被拉黑?女方:太复杂交给法院吧
- 丈夫不给妻子去参加同学聚会,在路边被妻子制服,并被她拖到车内
- 男子离婚后,拎起铁锹怒砸结婚照,随后一把火将其烧毁
- 董子健|董子健和孙怡离婚,却惹怒了公公,你要是敢离婚,我打断你的腿
-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线上也精彩,亲子成长营里孩子们喜欢上“石头老师”
- 董子健和孙怡离婚,却惹怒了公公,你要是敢离婚,我打断你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