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 废掉一个孩子的最快方式:不停抱怨
刘文献说:“抱怨是往鞋子里倒水,越抱怨自己越难受 。”
的确如此,抱怨犹如毒药,在不知不觉中会摧毁人的意志,消减其对生活的热情 。
爱抱怨的父母,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把这种消极思维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内心,乃至一生 。
在一档真人秀综艺节目中,全职带娃的妈妈因为情绪烦躁而遇事习惯性抱怨:
儿子邀请妈妈一起做手工,妈妈却抱怨“做手工太辛苦了”、“这个太难了” 。
爸爸陪孩子做好了手工,妈妈却依然抱怨“你什么都满足他”、“走开,不要来烦我” 。
文章图片
在这无休止的抱怨中,不仅夫妻关系紧张,孩子亦变得胆小、敏感 。
而这只是抱怨带来的冰山一角 。
父母抱怨的样子,在时光的打磨下,最终会成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就如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所说:
“儿童是一个热情的观察者,他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他们 。”
文章图片
父母习惯抱怨,孩子更易自卑
墨子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
一块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染料中便会变成青色,放进黄色的染料中便会变成黄色 。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每一个新生的孩子都洁白如纸,家庭的氛围决定为孩子的性格添上什么底色 。
抱怨型的父母,会让孩子陷入负面的环境中,习惯性产生消极的情绪,最终变得自卑起来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理想之城》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童年,便充斥在抱怨声中 。
因为文化的限制,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与丈夫并没有共同语言 。
何雪媛也没有积极面对这一差距,只是一味抱怨,直到丈夫再娶她人,搬到后院的何雪媛更是变本加厉,怨丈夫、怨命运,怨苍天 。
其用抱怨装满了林徽因的童年,回忆起这段日子,林徽因说:“我自己的妈妈把我赶进了地狱,这搞得我筋疲力尽并深受伤害 。”
幸运的是,在林徽因长大后,跟随父亲走出后院,看到了更辽阔的天地,思维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才脱离了抱怨带来的伤害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理想之城》
然而并非人人如此幸运,生活在被抱怨环绕的家庭中,耳边充斥着各种负面的声音,孩子的内心必然接受到消极的暗示,从而导致自我认知低下,远离自信,深深的“不配得”感 。
甚至,耳濡目染下,孩子还会继承这种思维方式,也变成一个爱抱怨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影响 。
文章图片
父母习惯抱怨,孩子更易抑郁
曾有心理学家归纳整理过十种不健康的家庭,其中位居榜首的,便是有一个过度抱怨的妈妈 。
父母的抱怨,不是暴力,有明显的伤害痕迹 。抱怨更像是慢性毒药,日复一日的蚕食,让孩子的心理发生巨大的变化 。
如诱发抑郁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一个人开始变得强大的5种迹象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一个没太大能力又无学历的离异女人在深圳有房有车,未来会怎样?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
- 怎么放下一个很爱的人,如果你还没放下,不妨也可以看看
- 大寒,最后一个节气等待春天!
- 情商低的7个表现,你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吗?
- 老同学发来 “一个群的短文” !说得太好了,值得一读~有群的都看看!
-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一个人的风景依旧灿烂。|学会和自己在一起也挺好
- 唯一被印在外国钞票上的中国人,凭自己的力量,拯救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