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认为文化遗产的学术命名是动态的 , 是根据时代需要而演变的 。 他立足发展 , 概括讲述了文化遗产及其学科建设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
回望过去 , 有历史、有积累 。 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曾间断的文明 , 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生生不息 。 中国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实践早于现代文化遗产的概念 。 历史上 , 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与民族民间艺术组成的传统艺术体系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近现代受西方文化遗产和学科发展的影响 , 激发了民艺研究的自觉;21世纪以来 , 快速城镇化引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学术探索 。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以及钟敬文、张道一等诸位先生在“民间文艺学”建设方面累积了重要学术基础 。
本文图片
立足当下 , 有经验、有探索 。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走过20个年头 , 相关的专项法规、规范性文件及部门规章不断细化 , 四级垂直管理与保护体系日益完善 , 以人为中心的传承教育培训全面展开 , 培育形成了全民保护意识 , 这些实践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也为我们的学科建设提供了社会基础 。 同时 , 各高校依托传统学科优势 , 拓展传统学科外沿 , 在文化遗产跨学科人才培养上开展了积极探索 , 文化遗产学学术队伍日益强大 , 夯实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的基础 。
面向未来 , 有政策、有目标 。 从国际层面看 , 文化遗产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共同财富 , 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 。 从国内层面看 , 文化遗产赋能高质量发展 , 满足高品质美好生活需求 , 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资源 , 是建成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 从科技层面看 , 以数字化方式加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通与普及 , “文化新基建”成为国家级战略 。 从学科自身看 , 文化遗产的优秀基因是塑造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精神的生命之源 , 加强文化遗产学研究是强化我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要抓手 。
本文图片
【潘鲁生|潘鲁生:文化遗产与学科建设】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要明确基本问题 , 立足学科属性进行学科定位 , 从理论、技术、传播三个层面展开具体研究 , 建构学科范式 。 学科设置上要考虑在完善“文化遗产学”一级学科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建立文化遗产学成为学科门类 。 学科建设上要加强顶层设计 , 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 , 避免同质化发展;加强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和资源调配 , 建立分类别分层级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机制;以专业、教材、课程为抓手 , 充实建构文化遗产知识体系;开展“跨学科”学术研究 , 构建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 , 强化文化遗产传播与服务社会能力 。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自身独特的历史基础和发展脉络 。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 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框架下 , 建设文化遗产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 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遗憾!《亲爱的》原型与疑似男孩DNA比对不匹配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占有欲与爱的本质区别
- 60岁吴琼罕和老父亲同框,穿着朴素但满桌子硬菜,父女共用一张脸
- 刘荣英:31年坚守与付出,创新课改育学子
- 杨荔钠|专访|《妈妈!》导演杨荔钠:生命不同阶段的尖锐与慈悲
- 白景琦|《大宅门》俏小青与丑金二的婚姻闹剧,彻底撕开白景琦的人性丑陋
- 清热生津|为“婚”所困的印度社会:天价嫁妆、新郎集市与包办婚姻
- 初次与丈母娘一家吃饭,点了一桌海鲜,结果结账的时候傻眼了
- 黄奕与女儿一起练瑜伽,黄芊玲基本功扎实,大长腿都快比上妈妈了
-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170:不孝顺的孩子小时候有这4个特征,望你家孩子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