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荔钠|专访|《妈妈!》导演杨荔钠:生命不同阶段的尖锐与慈悲( 六 )


杨荔钠|专访|《妈妈!》导演杨荔钠:生命不同阶段的尖锐与慈悲
本文图片

《妈妈!》剧照
虽然不是一定要用手持、跟拍之类的方式 , 但纪录片的创作还是有影响的 。 我通常会拍一部剧情片之后 , 马上回去拍一部纪录片 , 它对我来说是一个相互滋养的关系 , 纪录片是一个个人创作 , 在这种创作里边我会很自由 , 我对人的观察 , 对社会的思考 , 这些养分其实都可以让我在剧情片创作的时候得到挥发 。 同时 , 因为纪录片其实要求很高的捕捉和随机处理现场发生的能力 , 到剧情片的时候 , 它其实也训练了我怎样聚焦在一个当下重要的时刻去捕捉这其中最动人的部分 , 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多年训练累积的结果 。
澎湃新闻:
电影里有一些务虚虚幻的时刻 , 一些比较意识流的叙事 , 这部分会带来不同于纪录片的创作快感吗?
杨荔钠:
我也想在这部电影里面再探讨到底什么是虚无 , 什么是真实 。 比如父亲的死亡 , 在我们看来是真实的 , 但在女儿眼里像一场梦 。 在女儿发病的时候 , 反而有很多的期许都实现了 , 那你说这个病到底是邪恶的 , 还是帮助女儿解脱了?我们都从某种意义上去给予这些意识流部分更多的解读 , 这些恰恰也是我想在这部影片里边很有目的性地去完成的一部分 。
杨荔钠|专访|《妈妈!》导演杨荔钠:生命不同阶段的尖锐与慈悲
本文图片

《妈妈!》剧照
澎湃新闻:
你一直是一个女性意识非常强的导演 , 有没有某个时刻察觉到自己这种意识的自觉?今天我们能看到当下社会越来越重视女性权益 , 但同时性别意识有时候又很容易挑动公众的敏感神经 , 在你看来 , 今天的女性表达是更自由了还是又有了新的约束?
杨荔钠:
我觉得在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里 , 是没人告诉我们女性跟男性有什么区别 , 甚至一度是在强调无区别的 , 但这个东西一定是你自己一个在生命的自我成长的路径上会去发现去看到的 。 我觉得我是通过婚姻和我有了小孩以后 , 才发现这个部分它确实有它的独特特殊性 。 当我拥有了孩子 , 生育之后 , 我就不可能像男人一样很任性地出去做我自己的工作 , 我就是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哺育她 , 并且意识和理解生命的这种馈赠 。 大部分妈妈都无法成为单纯为自己而活的人 , 这种亲密关系 , 我觉得它是残忍的 , 也是自愿的 。
当然在这个社会议题上有太多的可以被讨论的 , 或者被挑战的?但是我想对于这样的有女性觉知或者说女性意识的部分 , 无论是作品也好 , 或者是现实当中你面对的一些公共事件也好 , 我觉得那种敏感度有总比没有要好 , 你敏感总比你麻木要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