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前期 , 她是沉默寡言的 , 但她一直用行动来告诉我们她是谁 , 即便很少说话 , 她的整个状态一上来就把人物立得很稳 。 到发病之后 , 她反倒变得爱说话了 , 也爱吃饭了 , 把所有的枷锁一点点释放开来 , 变成了更像人的样子 。 还有她跟母亲的那种反差 , 这个疾病就让她再次做回女儿 , 疾病让母亲再次做回母亲 。 人物的所有状态我们在剧本的初期就会定位得很清楚 , 两位老师也都很清楚地把握诠释每个阶段人物的状态 , 在这个角色当中他们要完成任务的行动线 , 包括最后的一个命运的终结 , 她们其实也非常清楚 。
澎湃新闻:
之前《春潮》的时候你就提过 , 为上年纪女演员写戏的使命感 , 这次为“更上年纪的女演员”写戏的感受是怎样?
杨荔钠:
这是我的一个挑战 。 我们很少看到一对这么大年龄的双女主出现在我们的影视作品里 , 这么多年来的影视审美就是年轻化和低龄化的 。 这两位这么好的演员 , 她们也不属于那么巨大的光彩照耀的所谓“明星”队列 , 但她们真的是好演员 , 我就想在这部影片里边实现这一部分 。 对我来说 , 演员真的没有一个所谓保质期或者青春期 , 这两位女性在电影里大家都看得到她们既成熟 , 也依然有“少女感” , 所以我们怎么来定义演员到底是不是老了?只要这个市场观众对她们足够支持 , 她们的艺术生命是可以不断有黄金期的 。 像最近吴彦姝老师拿了北影节的最佳女主角 , 我相信同行业内的演员 , 也能够因为看到这两位老演员 , 用自己的状态和功力去佐证这一点 , 这样的成绩也能鼓励到行业内的同龄人 。
本文图片
《春潮》剧照
澎湃新闻:
为什么把人物的身份设置在这样的阶层里面 , 相对来说就没有很多世俗生活要面对的鸡毛蒜皮和经济压力 , 这样背景的设计有怎样的考量?
杨荔钠:
我是觉得因为我之前《春潮》已经很生活化了 , 我也不希望每部电影的质感都雷同 , 而且我觉得知识分子群体同样是有普世性的 , 这个人群在社会生活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 教师这个职业更是每个人都熟悉的 , 我们的成长经验都是被老师哺育过的 , 有的时候一个学生会因为遇到一位好老师 , 他的人生走向都会随之改变 。 而当她们这样的人老去的时候 , 她们会把自己隐藏起来 。 她们跟我拍纪录片的墙根下面晒太阳的那些老头完全不一样 , 有一些老人是每天都要出来和大家见面的 , 但是也有一部分老人 , 生活在一个更独立的状态 , 他们的生命经验和尊严有另一套体系 , 他们总是把自己隐藏起来 , 尤其他们生病的时候 , 不想麻烦任何人 , 只想自救 , 他们也有足够的意志力能撑起他们的苦难 。 他们也不愿意被打扰 , 也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 这样的老年人同样不少见 。
用30年的创作和生命体验作连接
澎湃新闻:
家庭同样是你一直会关注的母题 , 从早年《家庭录影带》拍自己的母亲到后来不断塑造各种不同的母女关系 , 这其中有哪些承接和拓展?
杨荔钠:
纪录片和剧情片的创作我希望是交替进行的 。 比如我在《春潮》后又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少女与马》 , 是拍我的女儿 , 所以你看很有意思 , 我也用我自己的影像和我的生活做了一个做了30年的生命的连接 。 其实生活里的戏剧性可能要大于电影里的 , 生活里边体验到的疼痛或热烈 , 可能远远比你在电影的那两个小时里边获得的更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白景琦|《大宅门》俏小青与丑金二的婚姻闹剧,彻底撕开白景琦的人性丑陋
- 爱情|《隐入尘烟》电影解读——父辈笨拙的爱情,想哭又想回忆
- 任多美|《她们的名字》任多美自认为找到赚钱的办法,雷粒遭遇前男友
- 《二十不惑2》大结局:4对情侣里,有一对不合适,男生人品堪忧
- 姜仁久|花350亿,糟踏三个影帝
- 杨兴权|《冰雨火》杨兴权亲手杀死杨熠,陈宇暴哭林德赞强忍,最难的是她
- 任多美|《她们的名字》看到伟宸对任多美的交待,才知张母这一生有多荒唐
- 《消失的孩子》原著:三组家庭,没一个是正常的
- 马有铁|《隐入尘烟》:别再怜悯马有铁命苦了,他活的比你想象中高级
- 苏有朋|苏有朋、任贤齐强强联手,周柏豪有点担心:一山不容二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