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学这5种“中国式礼貌”,是害不是爱!快停手吧!

中秋假期回老家 , 本以为我会跟老妈和平共处、其乐融融地度过3天 。
没想到 , 让她带了几天娃 , 画风就开始跑偏 。 逢人就逼孩子打招呼 , 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圈下来我都记不住 。
逼孩子学这5种“中国式礼貌”,是害不是爱!快停手吧!
文章图片
一到聚会就让娃表演节目 , 还落不下每天晚上的广场舞 。
逼孩子学这5种“中国式礼貌”,是害不是爱!快停手吧!
文章图片
只要遇见别的小朋友 , 就硬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跟其他人分享 , 还说不分享的孩子不礼貌 。
逼孩子学这5种“中国式礼貌”,是害不是爱!快停手吧!
文章图片
看到老妈带娃的状态 , 又气又急 , 还不敢说!
我很理解老人家想让孩子懂礼貌的想法 , 可是如果方法不对 , 从不过问孩子的意见 , 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
下面这五种很常见的中国式礼貌 , 一定要diss一下!
01

逼孩子打招呼
记得小时候走到大街上 , 看着那些坐在马路牙子上唠嗑的人 , 老远就犯怵:
——这些人我都应该叫什么?
——万一叫错了怎么办?
——不打招呼 , 又会被老妈说没礼貌!
逼孩子学这5种“中国式礼貌”,是害不是爱!快停手吧!
文章图片
当妈后 , 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陌生人总是往大人身后躲 , 我特别理解 。
孩子认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 , 这是一种进步 , 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思考能力 , 认知水平有了提高 。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操之过急逼迫他们打招呼 。
我们可以这样做:
进入陌生环境 , 最好家长陪着宝宝 , 与宝宝不断地进行语言、肢体动作上的交流和接触 , 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 让他们慢慢放松下来 。
如果遇见熟人 , 家人要给宝宝做出交流的榜样 , 比如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聊天 , 但不强求宝宝这样做 。
当宝宝开始熟悉环境 , 表现出想主动跟他人交流的意愿时 , 再鼓励宝宝打招呼 。
逼孩子学这5种“中国式礼貌”,是害不是爱!快停手吧!
文章图片
02

强迫孩子分享
大人们总是有一种思维定式 , 当小朋友们在一起玩时 , 总让大的让小的 。
——“妹妹小 , 你是大宝宝 , 得让着她!”
——“怎么这么小气呀 , 给弟弟妹妹玩会儿也不行?”
我很想问:
——你把你最喜欢的包给我背几天行么?
——把你最喜欢的车借我开几天可好?
逼孩子学这5种“中国式礼貌”,是害不是爱!快停手吧!
文章图片
2、3岁的宝宝 ,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 , 开始进入“物权敏感期” 。
在孩子眼里 , 他们喜欢的东西的价值一点也不比大人的包和车低 , 这很正常 , 不要与自私划等号 。
不顾孩子情绪和心理 , 一味让孩子谦让 , 不利于孩子物权意识的建立 , 还会让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
我们可以这样做:
分享的前提是先满足
当孩子手里只有一块饼干时 , 如果我们非要他拿出来分享 , 他一定会很难过 , 但如果当他手里有很多块饼干时 , 还是会比较愿意分享 。 所以引导孩子分享的前提是 , 让他自己先得到满足 。
给孩子替代方案
例如 , 跟孩子说:“宝宝 , 你可以先把这个玩具给弟弟玩一会儿吗?妈妈陪你搭一会儿积木 , 或者我们读绘本好不好?”
引导孩子之间进行平等交换
例如 , 让孩子用心爱的小汽车换别的小朋友的小飞机 。
交换和分享一定是对等的、公平的和善意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