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太老实,被欺负也不懂反抗时,欺负他们的成本最低
文章图片
莎士比亚曾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 ”
千百年来 , 人们一直在吹嘘老实和善良的好处 , 但忘了凡事有利必有弊 , 老实到了一定程度 , 可能会产生坏的影响 。
正如人们常说 , 人善被人欺 。 没有尺度的软弱和善良 , 会成为别人伤害自己的利刃 。
想起电影《芳华》中的老实人刘峰 。
凭借能力好不容易融入“贵圈”的他 , 想尽办法照顾身边人 , 粗活累活自己都干 , 什么苦都愿意吃的结果 , 是被众人排挤 , 最终耽误了自己一生 。
受过他帮助的人不少 , 可当刘峰出事时 , 愿意帮他一把的人不多 。
【莎士比亚曾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太老实,被欺负也不懂反抗时,欺负他们的成本最低】看这部剧的时候就在想 , 为什么刘峰沦落至此 。
也许太过老实就是答案 。
太老实 , 被欺负也不懂反抗时 , 欺负他们的成本最低 , 才有那么多的人毫不顾忌;一旦欺负的人太多 , 看到别人也是如此时 , 人们就会心安理得 。
所以 , 老实过了头 , 老实也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 老实人容易被欺负 , 其实是有依据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登门槛效应”:不懂反抗 , 会让人得寸进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曼德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 过程很简单 。
他让自己的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 , 询问其是否愿意在窗户上挂一个小招牌 , 有人答应 , 有人拒绝 。
过了一段时间后 , 他又让助手去访问这些家庭 , 要求换上更大的招牌 。
曾拒绝过他的家庭 , 只有17%的人同意这项请求 , 可答应过他的家庭 , 却有55%的人同意这项请求 , 两者差值接近于三倍 。
因为这个结果 , 弗里曼德得出一个结论 , 他提出:当人们接受一个小要求时 , 就比较容易接受更大的要求 。
这样的现象 , 被称为“登门槛效应” , 意思是有些要求就和登门槛一样 , 一步步登 , 更容易实现目的 。
文章图片
老实人的原则 , 很多时候就和门槛一般 。
当自己不懂得拒绝 , 不懂得维持自己的底线时 , 一次被别人触及底线的结果 , 是下一次也觉得没什么 。
这样一来 , 旁人知道他们能够接受的请求有很多 , 欺负他们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 , 甚至会得寸进尺 。
就像有些老实人 , 刚开始只是帮同事带饭 , 同事一次不给钱不知道讨要的时候 , 遇到人品不好的人时 , 对方只会越来越过分 。
看起来 , 是他人的人品不好 , 可本质上 , 是自己让对方学会了一步步得寸进尺 。
文章图片
“从众效应”:老实的弱者 , 更容易成为靶子
1953年 , 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了一个实验 。
他请来数位大学生 , 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人们的视觉情况 , 之后带领这些人进入不同的房子 。
每间房子中都有六个人 , 只不过五个人是提前安排好的 。
文章图片
之后 , 阿希拿出一张卡片 , 画上长短不一的线条 , 然后让大家比较哪条线最长 , 其实结果很明显 , 用眼睛很容易分辨出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关注白岩松曾说过:“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儿 学会拒绝,活得更舒服,交往更自在
- 昨天有位粉丝私信我说:我的假离婚变成了真分手 离婚后,你是如何应对前任的?
- 作家刘同说:你不开阔的时候 人与人初相识时,人们会不断试探你的底线在哪里
- 哲学家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 有人说:谁不都是一边受伤 人生,无论怎么过,都会后悔
- 很多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 家庭对于孩子成长来说,固然重要
- 《龙卷风》里说:“爱像一阵风 人海茫茫,相遇是一种莫大的缘分,可缘有深浅
- 注看起来傻的人 懂得经营感情的男人,深知看破不说破的道理
- 01卷首语契诃夫说:“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 人生路上,学会择友,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助力
- 我们常说爱笑的女人运气不会太差 人生是在不断的起伏中向前推进的,也许没有人会一直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