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荐书|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文|阳子
妻子|荐书|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Monica garwood
在日本网络 , 用搜索引擎搜“丈夫” , 最先自动显示的关联词是“去死” 。 而在中国语境中 , 多数女性挂在口边的则是 ,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 , 早就选择离婚了 。 同样身处东亚的韩国女性似乎也在面临着丧偶式育儿的现实困境......
无论是全职太太所面临的逃避育儿的丈夫 , 还是双薪家庭下 , 女性依然承担了更多的教养、家务责任 , 妻子们即使恨意满满 , 却依然没有选择离婚 , 这让人不禁产生疑惑 。
有恨意的妻子们为什么不离婚?是社会赋予的耻感意识影响还是东方环境下忍耐美德的束缚?日本作家小林美希跨越十年追踪调查 , 采访了15位有过希望丈夫“去死”的念头的妻子们 , 持续追问了女性视角下的婚姻真相 。
“真希望我丈夫去死”
明日香曾经在丈夫就职的公司工作 , 27岁时嫁给了年长自己10岁、事业上风生水起的丈夫 , 从而走上了人人羡慕的“结婚离职” 。 婚后 , 丈夫完全将其视为女佣 。 只要发现家具上有一点灰尘 , 就用手指一抹 , 问:“这是什么?”为了保住市中心豪华公寓中的奢侈生活 , 明日香忍了 。
身处对育儿女性毫无同理心的职场 , 咲子因为提早下班接孩子向同事们连声道歉;去托儿所迟到向老师连声道歉;对着孤零零等了很久、哭了很久的孩子连声道歉 。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个月后 , 咲子心力交瘁 , 再也撑不下去了 。
志穗每次都在关于婚姻的问题上兜圈子 , 苦思冥想却毫无结果:如果离婚了 , 孩子会怎么想?如果不离婚 , 孩子又会如何看待彼此冷漠的父母?如果决心要离婚 , 趁孩子还小、不太记事时离了最好吧?
这之中的每一位女性在不同程度上都曾有过“真希望我丈夫去死”的念头 。 拥有良好的婚姻关系、深爱着丈夫的妻子们 , 就算丈夫卧病在床也不离不弃的妻子们 , 无法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妻子们 , 听到这句话 , 肯定会非常惊愕失色 。
有人可能会反驳:“既然都这样想了 , 干吗不离婚呢?”要知道 , 在某些情况下 , 有些女性想离婚却离不了 , 而认为“只要丈夫去世 , 问题就能解决”的女性比比皆是 。
为何妻子有恨意却选择不离婚?
妻子们“为什么恨”“为什么不离婚” , 这是值得思考的 。
在日本 , “结婚=成人”的观念仍然存在 , 五分之一的日本人认为“只有结婚才算真正成人” 。 由此可见 , 婚姻制度依然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
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 , 离婚对女性极为不利 。 另外 , 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 , 女性成为母亲后面临的就业歧视及非难是无法忽视的 。 这让女性只能一忍再忍、不敢选择成为单身母亲 。 因为一旦做出这样的选择 , 就意味着跌入贫困的深渊 。
然而在家庭中 , 妻子们还要忍受丈夫的不满及忽视 , 那些引发恨意的瞬间就在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中 , 慢慢积累成为了巨大的黑洞 。
这些问题若不能解决 , 妻子们的沮丧情绪就不会消失 。 也因此 , 丈夫死亡成了妻子们摆脱困境的救命稻草......
自2007年成为自由采访人员的小林美希 , 用跨越十年的追踪调查、案例、数据 , 描摹婚姻真实的裂痕 , 凝结成《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 透过15位采访对象的遭遇 , 持续追问了夫妻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家是什么的真相 。
坐在小林美希对面 , 这些采访对象不是谁的妻子 , 不是谁的母亲 , 是美幸、志穗、聪子、咲子、友里 , 是无数个万千困在婚姻中的女性……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