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起源和来历
粽子的起源和来历:公元前340年,楚国大夫屈原,因楚国面临亡国 , 所以他于五月五日 , 投入了汨罗江,人们非常悲痛,于是去吊唁屈原,为了他的身体不被鱼虾损伤,就用竹筒装米,之后也纷纷效仿,形成了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 。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 , 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粽子为什么叫粽子?
1、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到了晋代 , 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2、粽子的来历: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 , 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 , 一面吟咏着 。脸色憔悴,身体干瘦 。渔夫看见他 , 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 。因此被放逐 。”渔夫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 。整个世界都浑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小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 。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 , 然后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当地百姓为了不让他的遗体被鱼吃掉,就往江中投放饭团(粽子),所以以后每年到了那一天都有包粽子,吃粽子的风俗 。
粽子的来历简介
粽子的来历粽子是一种在我国流传了千年节庆食物,它是一种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起来的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小吃,它的馅料可以分为五花肉、八宝、火腿、绿豆、豆沙等多个种类 。
在民间传说中粽子的起源与我国的著名诗人屈原有关,相传屈原在投身汨罗江自尽以后 , 人们因为爱戴屈原,就想在汨罗江投放米粮以免鱼虾因为饥饿食用屈原的肉身 。
后来屈原给百姓托梦说那些米粮掉入江中其实都被蛟龙吃掉了 , 想要避免蛟龙食用它的话,就要用叶子将米粮包裹起来,这样就逐渐发展出了后来的粽子 。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1、纪念屈原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 , 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 , 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
2、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 , 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 , 有大有?。?大的在上 , 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 。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 。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 。“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
3、纪念孝女草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 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
4、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 音近 , 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 。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
5、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
粽子的品种有哪些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 , 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因为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所以粽子的种类也比较多 。其中比较著名的粽子的种类有如下:
1、北方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 。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 。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方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
2、广东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外形别致,正面方形 , 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 。广东粽子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丰富的,做法费时最久 。咸粽的内馅有火腿、咸肉、蛋黄、烧鸡、叉烧、烧鸭、栗子、香菇、虾子等 。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核桃等,其中以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 , 风味更佳 。
3、浙江湖州粽子
米质香软,分为咸、甜两种 。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为馅 。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 , 上面加一块猪板油 。蒸熟后,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 。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 , 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
【粽子的起源和来历,粽子为什么叫粽子?】
还有很多地方的粽子种类不在一一举例了,总之粽子因各地的风味各不相同,但大部份分甜、咸两种 。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 。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 , 但以猪肉粽较多 。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 , 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
以上就是关于粽子的起源和来历,粽子为什么叫粽子?的全部内容 , 以及粽子的起源和来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