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怎么区分左右上下联

春节贴对联 , 怎样才不被笑话呢?有个八字原则请记好,就可以区分上下联了 。
这八个字是:“右上左下,仄起平收” 。
意思是人在屋外面对大门站着,你的右手边是上联 , 左手边是下联 。因为古人书写大多是竖版的,阅读是从右边往左边读的,我们今天是横向书写,从左边往右边写 。而且古文中,称为“右”的都是尊贵的 , 比如“右迁”意为升迁,“左迁”则是贬职 。所以,右边的一联应是上联 。
“仄起平收”又作何解呢?古代没有我们今天的汉语拼音的 , 今天汉语拼音可分为四个声调,即我们熟悉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相当于古音的平声,今声的第三第四声等于古音的仄声 。“仄起平收”是指对联里最后一个字是第三或者第四声的,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第一或者第二声的就是下联 。拿到对联 , 拼读一下就可以分清上下联了 。
有这个八字秘诀,春节贴对联的时候,你应该懂得怎么贴了吧?去街上买对联的时候 , 也可以运用“仄起平收”的原则,去判断一副对联是否符合对联的要求哦 。现在有的商家为了追求对联内容的好彩头,很多是忽略了这个写对联的原则的呢 。
希望我的问答对你们有用 。
很搞笑 , 但现实生活中又确实有很多人真的弄不明白 。每逢过年贴春联 , 或有人结婚贴对联时,农村多数人都不清楚到底起联贴左还是贴右,甚至很多人连何为起联、何为对联都分不清 。
现在盛行购买现成的印刷体对联,基本上横批都是按现代书写方式从左往右写,这也给贴联者带来了一点麻烦;如果把起句贴到自己面对的右边、对句贴到自己面对的左边,而横批又是从左往右念,如此就让人感觉是对句变成了出句,而出句反而成了联句,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之感觉了 。
传统的正确书写方式应该是从右往左渐进的,那么横批也应该从右往左顺序落笔,起句的最后一字基本为仄声(即上、去、入声)字,对句则应为平声字 , 弄清楚了这种规则贴对联就容易了 。当然 , 如果你是买现成的,横批是从左往右写的,你从左往右贴也不妨 , 毕竟今古书写方式已经不同,只要大家心中满意就好!
对联按传统方法区分上下联,是对联最后的语调仄起为上联,平收语调为下联 。上联贴在你面对门的右边,下联贴在门的左面,横批四个字也是从右往左看 。这是传统贴对联的顺序形式 。

贴对联怎么区分左右上下联

可是,现在贴对联有很多不同贴法,有的贴对联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 可横批的四个字是从左边往右看,这样贴法就失去对联格式的价值存在,乱了程序 。贴对联就是为了增添过年的喜气,绝对不能乱贴的!
现在街上吉市、超市等卖对联横批四个字大多数都是从左往右看 , 那么 , 上联就应該随着横批贴在左面,下联贴在右面,也就是说,用横批来决定上下联的左右定向 。
在我住的楼里 , 每到过年贴对联一家一个样,有规范的,有不规范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懂这些 , 你就是告诉他们也接受你的建议,到下一年又贴错了,真是让人无奈!
贴对联怎么区分左右上下联

贴对联是从右到左,右是上联,左是下联 , 就是人正对门,右手是上联,左手是下联,怎么区分对联是上联还是下联?最简单的是看联里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是第几声 , 如果是第一第二声是下联,如果是第三第四声是上联,古入声字除外!因为对联是分上下联的,上联叫做平起仄收!下联反之!贴错对联被人贻笑大方,为何对联是从右往左读,因为是古人习惯而认定的标准,同时风水学也界定对联不能贴错 , 叫做贴错门神家吵屋闭,不得安宁,是有一定道理的,对联是古人留下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其里面的文化典故包含万象,真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联的形式据说有三千种,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春花秋月梅兰菊竹江湖山河花鸟虫草东南西北风春夏秋冬刀剑玉箭牛鬼蛇神诗酒文笔才子佳人仙道鬼神僧佛等等!有说朱门对竹门等等 , 学好不易 , 传承古文化应该支持!
问:贴对联的时候怎样区分上下联?是从右往左贴吗?
贴对联怎么区分左右上下联

我们现代人看的现代书都是横排版的,写字也是横着写,横排版的书用我们面对的位置从右往左翻,看书是横着从左往右读,写字也是横着从左往右写 。
但过去的旧书籍则是竖排版的,字也是从上往下竖着写,翻书是从左往右翻,看书是上下竖着从右往左看 。
贴对联怎么区分左右上下联

写对联和贴对联不是现代人创造的,是古代人的创造,古代人写对联是按当时上下竖着从右至左的写字习惯写的,贴出去也是按看书习惯从右往左竖着看,所以也是从右往左竖着贴 。
因为写对联是传统文化,传统上是竖着写,所以现在写对联都是竖着写,没有横着写的,贴对联更是竖着贴,也没法躺着贴 。
写对联知贴对联都是按着传统的竖着写和竖着贴 , 那么,读对联也应该按照传统的以读者位置面对的从右往左读,从右往左读就要从右往左贴,那就是右上联左下联了 。古时的横批都是从右往左写的 。
贴对联怎么区分左右上下联

【贴对联怎么区分左右上下联】
如果不知道左右上下联怎么贴,可去古刹看楹联,看上下联是怎么排列的 , 就会懂得古文化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