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公考 , 都成功上岸,有幸两次都碰上了无领导小组讨论,得益于充足的准备,都是面试成绩第一 。第一次国考外?。?待了五年决定回家乡 , 于是参加了家乡的省考 。就职于市政文秘科 。
无领导小组讨论就相当于一张大饼 , 不管报不报班、有没有人带,最终还是要自己吃这张饼 。无领导小组讨论这张病的独特在于混搭,它综合了多方面的考察因素 , 无论比例是大是小,都一定存在于饼的组成中 。也先说明,练习也是个综合的过程,完成一项带动的就能有好几个方面 。本着详细的教学 , 我这里都单独分开来讲我的经验 。
一、万变不离其宗——解题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型分类网上众说纷纭,正规的教育机构也有自己的分类方案 。开始我是很懵的,不知道哪种分类是正确的 。就先看孟歌无领导实战课,从里面的题型划分讲解,我大概了解了各种题 。其实题型不管怎么分,都是大同小异 , 只是依据不一样 。相似的问答方式无论内容怎么变,大致上的注意点是没有变化的 。我自己按照题目问答形式做了归类参考 。
1、选择排序类 。就是给一段材料,材料设定了一个场景或者明确一个话题 , 然后下面给出一些选项 , 让你你针对问题选择几项并解释 。有的题也可能让考生进行一个先后排序,无论如何 , 都属于从中选择优先级,所以我叫它排序 。
排序类题目涉及一个自我观点的先后性 , 其实没标准答案,但是有合理解释的标准,不然怎么说服别人 。话说到这儿,选择排序类的题最难的不是让考官觉得合理,而是进行小组意见统一 , 各自都有理,不分伯仲,这个统一再没有一方主动退让之时难度颇大 。
在练习这一类题的时候,一定要用孟歌教的方法 。针对环境以及条件限制,先设定一个标准构架,然后进行选择,在说服性上十分合理 。比如图中的题 , 公务员录取,素质要求 。就可以想象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和需要 , 设定一个框架,比如确定工作、人际、道德三个方面 , 就能在选项里找针对性的 。这个方法的好处不只在解题快,跟别人争论时候还能先抛出来自己的标准 , 问对方怎么看,对方认同,差不多就上钩了,那么接下来的具体选项也好说服对方了 。
另一点,注意选项间的包括关系,比如品德修养好就能待人真诚,人际交往不是问题,选择第一个选项就可以以此为理由 。不过材料内容有不同,选择宏观上的概括性选项还是细化的针对性方案,要看实际的问题需要 。注意好区分 。
很多排序选择类题材料不只这一点字,在环境设定上可能更细,比如这一题加上宣传部门,这就对人际交往、交流能力有要求,在选择的时候要参考 。
有人会问这个排序怎么办,除了上面说的包括不包括这种关系,一些先后顺序、对工作的重要程度 , 都可以作为排序标准 。如果排序标准有不合理,自己要通过有序的语言表示将其串联起来 , 如果解释的好,顺序的先后差别是可能会被忽视的 。
2、方案类 。简单的区分方法,就相当于把排序选择类的选项去掉,让考生自己答出来 。不过方案类出题方向主要是实际生活,跟很多的时政热点、社会建设有关系 。有关问题还可能分成几个部分,有相关问题的指出以及来源分析、解决方案的制定 。这种材料很大可能上设置两三个问题 。
方案类应该是公务员面试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它对考生的思考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求能抓重点、分析有逻辑,还得有专业性的方案思考,要求想法的实际、超前 。而且方案类题的创新延伸在一个限制度内,不能少,也不能超出 。
记住 , 抓字词,比排序选择类要深化的一点 。方案类题的条件及环境都在字词表示中 。图示例题中提到了老龄化,所以方案应该是长效性的 , 因为老年化问题是个长期问题,不能把短期失效的方案作为答案;民政部门,对自己的思考角度有了限制;衣食住行生活健康,这就要求方案涉及生活层面是广泛的,不能局限在某一方面;调查 , 说明制定调查方案,所以解决方案可以不多提,只是作为逆向思维的参考 。
还有就是贴合实际 , 像老年化这种问题生活中很常见,自己好好想想实际生活中可以怎么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想想怎么样的方案在实际中的确有效,一些已经执行的政策调查也可以拿过来用 。
3、开放类 。
开放类题是我按照材料主题走向设计的一项分类,这一类题特点就是中立客观,没有好坏高低之分 , 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去客观评价或分析,对考生自己解释说明的要求比考生要点整理程度的要求高 。像是对当下社会的一些思想,对社会上一些新生代的行为等有什么看法 。
这一类题我喜欢 , 因为简单,哈 。对我这种喜欢胡思乱想的人来说,去抓点分析不难 。需要注意的是 , 开放类题不代表完全开放,它要求的平衡状态需要存在 。褒大于贬,或反之,都不是有确定的支持 。已知最好的是中性处理,客观评价 。
开放类试题有个不稳定因素 , 就是考官 。因为没有标准的固定的答案,考官也会有自己的见解,撞在一起就能得到主观得分 , 缺少了就可能表现力不佳,如果多出来了能让面试官信服是最大的加分点,说服不了就是画蛇添足 。简单来说,能和考官主观呼应、创新有理 。
价值观需要说明一下 , 开放类试题分析上,注重健康的发展,倡导法制、道德建设,与之相反的要批判,即使是有存在道理的 。记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开放的思维不是没有约束的 。
二、百变不换发源——表述
开始学会孟歌课的技巧和方法,对真题解析也了解的差不多,但就是说不好 。纸面上的东西背出来都显得僵硬,别提要随时想随时说了 。后面我就查高难度的真题,往本子上写几个答题方向或药店,就开始即兴演讲 。逐渐的熟练起来 , 就控制发言时间,做到言简意赅、短时间完整表述 。因为无法同步判断自己的表现状态,就会偶尔录个练习视频看一看 。也不用多频繁,个别题练习拍一下就好 。观摩自己的发言状态,针对自己的不足强化练习 。由于我的学习习惯是不完善的,我修改一下给一个更好的参考 。
1、开始就进行口语表述 。发言这件事对于某些性格较内向或者说话不多的人,还是有一点难度 。我认为练习需要时间 , 越早开始越好 。开始拿真题册练习的时候就直接上口,如果说真是难度较大 , 前期就先诵读解析答案,梳理一下条理 , 大概清楚解析的发言状态 。但也不要浪费太多时间,还是要自主思考进行发言 。
2、前期真题练习可以随便安排练习顺序,后期的话还是主要找近几年的真题或难度高的真题练,有提升空间 。练习时候按照题型分类是便捷的方法,但最后一定要有一个复习期,对自己的各种题型都进行考核,不擅长的重点练 。
3、自己说话缺少逻辑 , 不明白如何养成,《孟歌无领导实战课》没吃透,之所以这里我没有具体建议,是因为发言习惯和逻辑需要自己练习发现的,没有说一定按照某个标准 。孟歌有发掘个人特色的教程,适合对自己说话方式、特色不明白的同学 。
三、面试场上的技巧
进考场后得知考无领导小组讨论,就开始听规则,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因为某些规则设定不一样,会对小组讨论环节有影响 。比如每个人发言时间限制、环节更替间是否有考官参与、是否允许领导角色存在 。听不清规则,出现某些尴尬局面别怪我没提醒你 。
审题环节发挥的是解题思维,个人发言考验自己的发言状态 。这两个都是主打基本功的,侧面的技巧不多:
【无领导小组讨论怎么做才是最好】
1、审题环节是可以对自己内容的使用做出一定选择,有些高深的创新内容完全可以留到自由讨论环节,前提是个人发言必须保证内容已经完整了 。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审题环节也可以考虑自由讨论环节如何发挥 , 某些重点的技巧提前准备 。这叫未雨绸缪 。
2、个人发言顺序大多抽签,我个人喜欢中后的位置,一来如第一点说明的 , 多几分钟思考时间;二来可以先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看看自己在重复的方面怎么改,哪些方面可以完善;三是基本判断一下场上成员的等级,是不是存在思维表述上的大神,或者有潜在问题的新手 。对后面的机会争取有个定位 。
自由讨论环节才是重点 。除了对上面说的那些能力强化表现,技巧也多堆叠在此 。
1、如何成为突出的角儿?
第一个方法是抢先发言,第一个顺序去发言,我就是在无领导面试中喜欢当这一环节第一个发言的人 , 也叫破冰者 。我可以在很多大众内容上第一个说,通过大家你知我知的方面填充我的内容 。我也可以率先提出一些新颖观点,先聚集面试官的眼球 。最重要的是,能够对前面个人发言的内容规整做出一个小组标准,这意味着我是小组讨论进程的规划者 。当然,这个标准得合理,被大家采纳 。这种好处我觉得很难找出第二个 。
第二个方案是当领导者,也叫协调者 , 这是一个潜在的角色 , 主要有小组问题协调、小组方向纠正、提出一些指导建议的功能发挥,所以说是表现决定角色 。领导者难度挺大,又要自己发言又要估计小组,还好在没有明确指定的局里,各人都会承担角色职能,只要自己及时、频率高,成为突出的协调者的几率很大 。
第三个简单,就是积极,什么都当先锋、主力军 。有问题了积极贡献意见,有想法了早早表述出来,哪怕是分歧意见也能表达,只要不强词夺理一直僵持下去就行 。这方面可以碎片化发言,我就是那种有想法了就说几句,也不多,但是合理有效,不管最后采用了没有 , 都是有效的发言 。
2、如何当讨喜的人儿 。
最基本的,懂礼貌 。别人意见好,就多表示肯定,多对别人表示赞扬 。说话时候那些礼貌用语也不要吝啬,不打断别人说话,对别人的失误不进行批评(以帮助纠正为主),就是你我之间的事没有不和 。礼貌的表现是第一好感 。
高级操作,帮助别人,有些人的意见有漏洞有不足,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给他补上,哪怕是把自己原本的发言内容打乱了,说出来还是自己的,又获得别人的喜欢,也是合作意识、大局观的体现 。有些人抢不到发言机会,我们自己发过言 , 可以说“希望xx表述一下对此看法,”多么有情商的一句话 。被帮助人感激、其他成员不反对、考官欣赏,不要轻视这种表现的效果 。
有分歧怎么办 , 记住,以集体为先 。如果耽误了进程,对方不让步 , 那自己退,就说耽误小组时间了,自己就不再强调观点了,中和一下或者采取对方的 。也可以让小组成员举手表决 , 选择多数派意见 。有一点说明,无论分歧结果如何,让不让步 , 开始一定要据理力争,不要上来就投降 。
说专业的套话 , 这里的套话不是具体的 , 大致上就是掺杂一些对公务的责任意识、对部门的欣赏之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遵守、对领导尊敬、对同事友爱、为人民服务啥的,不过不要夸张 , 适当一两句或者潜意中透露就好 。
自学其实对能力提升很有效,全程自主,不管是时间安排还是思维方式,都有一个运转变化的空间,自己可以取舍,考验中不断强化 。希望大家都能体验到自学的美妙 。
1.懂得聆听
当组内其他考生发言的时候不要去随意打断小组成员的发言,应该聆听并且简要记录每个人的观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对组内成员的观点进行综合总结或是查漏补缺,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 这样的话才会让自己的发言更有亮点,并且也更容易让小组成员认可你的观点 。
2.适时推进讨论进程
很多考生在无领导的过程中,会发现其他的考生已经充分说明了自己观点,到自己发言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的创新和新意,这是大部分考生都会遇到的问题,那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推进讨论过程 , 比如说当不能在内容上贡献更多的观点和意见 , 就可以适当的提醒一下大家讨论的时间,或是在大家偏离题目的时候及时将大家讨论的焦点拉回到题目中来 , 如果大家再没有意见要发表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总结或是梳理,这都是在推进讨论进程 。如果考生多次有效发言且推进了讨论进程,那这位考生一定会在考官心中留下好的印象 。
3.巧妙争取总结发言机会
总结陈词是在小组讨论时间结束以后向考官汇报讨论结果的环节,如果能成为小组的发言代表,就会得到考官更多的帮助 。首先如前所述,要懂得聆听组内其他成员的观点,并且在查漏补缺大家观点的基础之上 , 提出自己的观点 , 让大家更认可自己的观点 。其次要注意在合适的时间提醒大家时间,比如告诉小组成员讨论还有5分钟即将结束,我们组内成员是否还有要补充的内容,如果没有的话就先可以总结之前讨论的内容,如果总结了之前讨论的结论,那在最后推选代表进行陈述的环节,组内的成员就会自然的接受刚才总结的那位同学做代表进行发言,这样的话就是很好的抓住了这次总结陈词发言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