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的活动范围


白鹭的活动范围

白鹭是水禽中常见的鹭科鸟类,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的台湾、福建等地也有分布 。白鹭体态优美,体色白中泛黄或黄白相间,嘴和脚的白色横纹甚长 。每年5-7月繁殖,2-3月为繁殖季节,通常一次产3-5枚卵,卵粒圆而小;4月至6月为孵化期,卵粒圆而小,其中又以8月至9月幼鸟发育最快 。白鹭成鸟体长约60厘米,体重约20克到40克,羽毛为暗褐色或黄棕色,嘴和脚白色或带蓝色 。白鹭在中国分布广泛而且数量较多,常见于湖泊河流沿岸与海岸滩涂等地;主要在一些水库周围及沙滩上栖息捕食鱼和虾;常随季节迁移迁徙各地;有时也栖息于开阔平原和沿海湿地的滩涂中,但更多时候被留鸟所侵占或被人类捕猎 。
1.活动范围
白鹭的活动范围以水域为中心,其大小由湖滩的形状而定,有明显的形态差异 。我国东南沿海和中部河流沿岸的湖滩地区,大多都属于红树林保护区 。由于白鹭通常生活在较宽的浅水水域中,且以小鱼、小虾为食,因此栖息在此流域和湿地上者也较多 。与南方鹭类相比,白鹭是中国迁徙鸟类中活动范围最广的一种 。近年来由于人为干扰与栖息地丧失等原因,白鹭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特别是北方地区几乎消失殆尽,现在仅在一些大型湖泊、河流和沿海滩涂上存在少量白鹭 。有专家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造成 。
2.繁殖方式
白鹭在野外主要采用垂直方式繁殖,有垂直繁殖与垂直扩散相结合方式 。垂直繁殖是指每隔几年繁殖一次,繁殖时雄鸟头上、颈下及体羽呈棕褐色,嘴和脚白色,颈部与胸部均为绿色,雄鸟全身上下主要以浅褐色羽毛为主;垂直繁殖是指每隔几年繁殖一次,雄鸟全身羽毛呈棕褐色,嘴、脚及颈部均为红色,上体、下体及颈部以绿色羽毛为主;垂直扩散是指每隔几年繁殖一次或几年进行一次繁殖地附近不同区域扩大活动范围 。多见于开阔平原与湿地沼泽附近 。在野外可以利用鸟类粪便为食物而栖息 。白鹭大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也见于组成大群活动于大面积区域、特别集中连片活动地 。一般单雄一起活动或多雄同栖时较为常见;但在不同地域也有部分雄鸟单独或成对活动或栖息于开阔平原与湖泊沼泽等处的情况 。
3.迁徙路线
白鹭在迁徙时,常常会经过我国北方湿地、沼泽或湖泊或河流,然后西飞或东归 。它们主要分2个阶段进行 。一个阶段是春季迁徙时,是它们最繁盛的时期,也是雌性白鹭和雄性白鹭数量最多的时期;另一个阶段是秋季迁徙时,则是它们繁殖期之后 。秋季迁徙是成鸟的活动季节,因此成鸟多沿着其活动范围和繁殖地迁徙 。这两个阶段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淮河以南地区 。冬季迁徙一般都选择寒冷和高海拔的平原地区或寒冷较少地区筑巢和繁殖;有时也会到内陆平原地区越冬或留鸟于低海拔平原地区越冬 。
4.栖息地类型
【白鹭的活动范围】
白鹭栖息地类型多样,主要分为水塘、水库、海岸湿地、河流湖泊、沿海滩涂、海滨沙滩、沼泽地、沼泽底质、农田、池塘、塘坝、岩礁、海边沼泽、河口、水库岸边、沼泽、海边沙滩等 。由于湿地对迁徙鸟类很重要,因此湿地对野生白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庇护所 。但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各湿地均不能完全满足白鹭活动的需要 。通常湿地可分为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两种,自然湿地主要有库塘)、水塘、沟渠、沼泽、沼泽地、湖沼和浅滩等 。人工湿地既有自然环境的特点,又体现了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人工湿地内分布着大量的水生动植物(如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以及陆生脊椎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栖息于此,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