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咨询:一直找不到适合的结婚对象,我为何害怕婚姻?( 二 )
不幸的是 , 半年前 , 父亲因病去世 。
没有父亲的陪伴 , 魏小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 她难以忍受家里寂静和孤独 , 经常不想也不敢回家 。 半年来 , 下班后她要么回到离家较远的外婆家吃饭 , 但她跟外婆和母亲都缺乏交流 , 只是默默吃完饭离开;要么就和朋友聊天到很晚才回家睡觉 。
对于父亲的病逝 , 她非常自责 。 开始莫名担心、焦虑 , 进而出现烦躁、头晕脑胀、睡不好觉 , 一阵子心慌、紧张、恐惧 。 于是她辗转各大医院 , 却检查无恙 , 只好在网络上找到了心理咨询中心 。
▎“婚姻就是不幸” , 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看法
收集了她这些情况后 , 我们一起探讨、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咨询计划:
首先 , 对于她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 魏小姐称看过很多夫妻争吵和婚姻的不幸的例子(包括自己的父母) , 不愿自己发生类似的情况 。 特别是父母聚少离多、相聚的日子常争吵不休 , 使她认为 , 婚姻就是争吵 , 父母是为了避免婚姻带来的冲突才分居的 , 从而形成了“婚姻总是不幸”的观念 。
在成长中父母的关系不良 , 使她把特殊的事情视为婚姻的全部 , 在不知不觉中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照搬了父母的相处方式:避免婚姻不幸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婚姻 , 因此造成了多年来对婚姻的畏惧和心理抵抗 。 而青春期萌发的朦胧爱意 , 也因当时的一些原因而受到无情的打击 , 之后也没有被给予有效疏导 。 这也许是她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的根本原因 。
我跟她分析 , 争吵和矛盾只是婚姻的一部分 , 如果认为婚姻总是不幸 ,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看法 。 当一个小孩看到父母怎样对待一件事 , 她也会不自觉地以同样的方法看待这些事 , 因为那是她可以模仿的唯一榜样 。 但现在不一样了 , 我们已经成长 , 看到别人也用别的方法处理事情 , 结果就完全不同 。 对此 , 她也表示赞同 。
▎人际关系不良 , 源于父母糟糕的关系以及青春期阴影
其次 , 为什么魏小姐到了38岁的年龄 , 但她的心理还是像8岁那样呢?
我们再探讨 , 由于父母经常吵架 , 魏小姐从小就不敢带小朋友回家玩 , 所以结交的朋友本来就很少;而青春期萌发的爱意 , 也由于遭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而产生了阴影 , 也没有给予有效的疏导 。
家长当时只是很严厉地对她说:不准再谈恋爱了!就这一句话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 , 对她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 。
后来她通过刻苦学习而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 但这只是成绩好带给她的 , 她并没有要好的同学 , 变得很孤独 。 也使她感到只有学习好才能得到认可、不会被欺负 。 所以由高中到大学 , 她都全身心专注于学习 , 忽略人际关系 , 小心地维护自尊 , 逐渐形成表面妥协内心敏感的性格 。
在这里 , 通过意象对话 , 我将她带回到初中时期 , 分别扮演她的父母、老师和同学 , 对她造成的伤害道歉 , 请求她的原谅;引导她诉说内心的痛苦及孤独 , 使痛苦得到释放 。
通过一次次的引导、陪伴 , 她也慢慢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 , 产生交朋友的渴望 。 我鼓励她做出尝试 , 并根据她的性格特征 , 在人际交往上给了她一些具体的指导 。

文章图片
▎内心得到疏通 , 身体才会健康
最后 , 讨论她为何会出现躯体症状 。
最开始在高三时 , 在压力之下 , 她会出现头晕脑胀、心慌等症状 。 而父亲离世后 , 她的症状就更加严重了 。
一方面 , 她与父亲几十年的相互照顾 , 父亲突然间去世 , 对她来说也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 , 她对这种孤独无法接受 , 因此焦虑一下子全部涌现;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导语一直以来 到了老年抱着“生儿防老”的老人最后都以失望告终
- 人到中年,幡然醒悟,原来“他们”一直都在我身边
- 小米手机开机一直显示mi
- 光纤灯一直闪蓝怎么解决
- 充电器一直充手机会坏吗
- 电脑开机一直黑屏原因
- 电脑一直自动重启怎么办
- 夫妻婚后怎么维持感情?婚姻生活如同一双鞋子 婚姻生活中,夫妻之间的情感好,婚姻生活幸福不可或缺
- 成功加上妹子的微信 微信聊天不要一直和女生聊天,这样搭讪让她对你主动
- 婚姻生活是一座钱钟书围城 经营婚姻离不开这3点,切记在相爱的夫妇,也不会一直亲密无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