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宗教信仰是自由的 , 宗教也满足了人们对于信仰的需求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信仰 ,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 , 这种信仰也是从古代时期延伸而来 。那么 , 你知道东乡族的信仰是什么吗?下面的东乡族文化为您解答 , 一起来看看吧 。
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不仅在东乡族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 而且对东乡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 , 阿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
约在元末明初时 , 由哈木则率领的第一批40名传教士到达东乡地区 。后来人们尊称他们为40个“舍亥古杜布”(即智者、哲人、贤人) 。据说 , 哈木则精通阿拉伯文 , 持两种文字的经卷 , 足迹遍及东乡各地 。哈木则选择了一个林密草茂的山梁定居 , 今称“哈木则岭” , 并用本山的木材 , 在那里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 , 称大礼拜寺 。其余的一些传教士 , 在去河州路上的一个村庄里相聚后又分散到其他各地 。
此后 , 第二批传教士来到东乡地区 , 由阿俩塔率领 , 共8人 , 后人尊称八大“赛义德”(阿拉伯文音译 , 意为“主人”、“先生”、“首领”) 。阿俩塔落居在高山乡布隆谷 。这40名“舍亥古杜布”和8名“赛义德”除远走他乡传教外 , 有14人落居东乡 , 至今坟墓尚在 , 并留有后裔 。约在明末清初 , 穆豪引吉尼来到东乡地区 , 曾落居在北岭乡大湾头地方 。这些传教士的到来和礼拜寺的相继建立 , 为伊斯兰教在东乡地区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自清中叶以来 , 东乡地区也是西北伊斯兰教内部产生教派与门宦的主要地方之一 。
【东乡族的信仰是什么?】在东乡族中 , 伊斯兰教通常分为三大派系 , 即老教、新教、新兴教(又称色勒夫 , 俗称三抬) 。老教分为四大派系 , 即哲赫林也、虎菲也、库不稳也 , 嘎底林也 。各大派系又分出若干小支系 。西北地区习惯上把伊斯兰教的这种老教派派系称作“门宦” , “门宦”属于伊斯兰教中的神秘派 , 在国外称为“苏菲”(阿拉伯语) , 在我国新疆称为“依裨”(波斯语) , 在甘肃、宁夏、青海一带亦称为“门宦” 。
东乡族信奉老教(门宦)的人数最多 。共有九个门宦 。即胡门、白庄、华寺、大拱北、张门、穆尖提、沙沟、海门、风门等 。新教(又称伊赫瓦尼)信徒分布也较广 。新兴教(又称色勒夫 , 俗称三抬)是解放初期产生的 , 信徒较少 。各门宦都有自己的教主 , 又被称为“老人家” , 教主的地位由创始人的嫡系世袭 , 有的门宦也有不世袭的 , 传给贤徒或教徒们举贤 。
老教和新教各有自己的清真寺 , 教民只参加本教派清真寺的活动 。新教(伊赫瓦尼)的教民一般都与本教派的教徒结婚 。老教有门宦 , 有拱北 , 有教主 , 新教没有门宦 , 没有拱北 , 也没有教主 。老教的主麻日(礼拜五聚礼日)在任何清真寺都可以做 , 新教则认为非在中心地区的大寺不可 。
老教阿訇在教民中进行宗教活动时 , 先念《古兰经》 , 尔后吃饭 , 也可以接受“哈吉牙”(教徒施舍的财钱) 。新教阿訇念了经就不能吃饭 , 吃了饭就不能念经 , 并且不能接受“哈吉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俄罗斯族节庆习俗是什么?
- 赫哲族婚礼有什么与众不同?
- 珞巴族的几个古老习俗是什么?
- 独具民族特色的东乡族语言
- 羌族独特又搞怪的“咂酒”文化
- 怒族拜祭女猎神的原因,你知道吗?
- 久负盛名的独龙族舞蹈文化
- 孞字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孞字的读音
- 黄金苹果圈的做法 黄金苹果圈怎么做
- 心有体会的含义 心有体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