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忌,戒掉目标,富贵自然来
名相张居正曾说:“审度时宜 , 虑定而动 ,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 ”
不论我们遇到什么事 , 都要审时度势 , 先经过深思熟虑 , 然后再付诸行动 。 这样处理所有的事 , 都能做好 。
在生活中 , 有的人无论遇到大事还是小事 , 最后的结局都不完美;而有的人不论遇到多糟的事 , 每次都能安然度过 。
那是因为 , 每个人 , 对待事物的情绪、态度、方法不同 。
有的人遇事冲动 , 不计后果;而有人不论遇到何事 , 都能沉稳应对;
有人总是想着一步登天 , 有的人总是一步一步地走 , 不紧不慢;
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 , 就想要天下皆知;有的人功成名就 , 却低调行事……
文章图片
所以 , 要想人生圆满 , 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 不意气用事;端正自己的态度 , 不妄自尊大;把握做事的方法 , 不要好高骛远 。
人生有三忌 , 戒掉了 , 富贵自然来 。
01
第一:忌意气用事
《菜根谭》里有言:“凭意兴作为者 , 随作则随止 , 岂是不退之轮?”
如果我们凭着自己一时的意气办事 , 想到哪里做到哪里 , 这样会将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 进退两难 。
春秋时期 , 大圣人孔子周游列国时 , 到了匡地 。 由于附近有个叫阳虎的人 , 曾经在当地残害村民 , 而孔子与阳虎长得很像 , 被当地村民误认为是阳虎 。
村民们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 , 子路见状很是生气 , 眼看着就要和村民们起了争执 。
孔子拦住子路 , 劝他不要冲动 , 反而取出琴来 , 子路看着孔子坐下来弹琴 , 虽然不解 , 还是随着老师的琴声 , 唱起了歌 。
村民见他们如此镇定 , 还弹琴唱歌 , 与性情暴烈的阳虎完全不同 , 便仔细询问孔子的身份 , 这才知道 , 原来围住的是鲁国的大圣人孔子 。
文章图片
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 , 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
孔子曰:“临事而惧 , 好谋而成 。 ”
孔子遇到事情小心谨慎 , 考虑周全 , 不意气用事 , 避免了与匡人的冲突 , 也救了自己 。
现实生活中 , 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或者突发状况 , 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误会 。 但如果不懂得控制情绪 , 意气用事 , 反而会将小事变成大事 , 最终难以收场 。
这样做的结果 , 往往等事情结束后 , 又后悔不已 。 而那些站在高处的人 , 懂得慎重考虑 , 因为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意义重大 , 会影响很多人 。
聪明人都懂得遇事克制 , 凡事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 , 这样才是保全自己的最佳方式 。
02
第二:忌好高骛远
《汉书·董仲舒传》有言:“临渊慕鱼 , 不如退而结网 。 ”
文章图片
一个人如果总是看着别人成功 , 自己不去行动 , 再好的梦想也不会实现 。 与其这样 , 不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
文学史上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 , 在任职杭州刺史时 , 听说山中有高僧 , 于是就前往请教 , 什么是“佛法大意” 。
禅师只回答了8个字:“诸恶莫作 , 众善奉行” 。
白居易听了 , 笑道:“这样的道理 , 3岁的孩子也说得嘛 。 ”
【人生三忌,戒掉目标,富贵自然来】禅师回答:“3岁的孩子说得 , 80岁的老翁却不一定行得 。 ”
白居易听后不由心中一惊:“是呀 , 很多道理3岁时就会说 , 可很多人活到老也不会做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有人说“社会很简单 人生之路上,该来的你挡不住,该走的你留不下
- 《晋书陶潜传》里有句话:“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和欲望保持距离,不随波逐流,方是人生赢家
- 作家马德曾说:“低调的人 唯有低调,才是为人处世的法则,更是人生成熟的修养
- 都说人生下来就是带有伤痕的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受伤,然后不断愈合的过程
- 吴海港|三种比喻,道尽人生
- 世事无常,越有平常心的人,人生越顺
- 真正高级的人生,从“止损”开始
- 我们做人 切记:慢一点的人生,才能过得安稳
-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高速运转 做人别固执,学会放下,就没有过不好的人生
- 人生在世 人生,看淡了,用心生活,你就不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