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位于长江的哪一支流上,都江堰位于哪里?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1、都江堰位于哪里?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_百度知…都江堰(Dujiang yà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长江流域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都江堰位于长江的哪一支流上,都江堰位于哪里?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都江堰属于哪里问题一:都江堰都江堰属于哪个省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
问题二:都江堰是哪个省四川省,
问题三:都江堰是属于哪个城市的?怎么划分的?县级市 属于成都~・
问题四:都江堰在哪里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
问题五:都江堰属于哪个区都江堰市是成都市代管之县级市 , 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 , 以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 。全市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辖13个镇、5个街道、1个乡,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69个城市社区和187个农村社区,城市建成区35.3平方公里 , 截至2014年 , 全市常住人口约71.63万人,户籍人口约61.88万人 。
都江堰本身就和区是一个级别的 。
问题六:都江堰属于成都吗我以前的卡是双流移动的,已经在都江堰无差别顺利运转了3年了 。
问题七:都江堰市属于成都市吗是啊 , 都江堰市是成都市管辖的5个县级市之一 , 其他四个是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简阳市 。
问题八:都江堰是什么?都江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成都附近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
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
目前都江堰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 , 文物古迹众多 , 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珠 。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 。”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内涵,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
名字由来
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 , 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市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
到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 。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
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 。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
为什么又叫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 。”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 , 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 。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
修建过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 。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 。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 ,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 , 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 , 率领当地人民 , 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 , 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 , 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
首先 , 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 , 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 。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 。因形状酷似瓶口 , 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 。始建于宋代以前 。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 。明末(公元17世……>>
问题九:都江堰现在到底属不属于成都市现任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同时还是成都市长助理 。要是都江堰不属于成都管,都顶堰市的一把手怎么可能是成都市长助理???
刘俊林,男,汉族,1961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国 ***,1979年3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注册会计师 。现任成都市 *** 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 。
都江堰市虽然也是市,但是它是县级市 。
中国的市,有三种;最高级别的是直辖市 , 只有4个 ,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然后是地级市 , 就是下面设有市辖区的 , 比如成都、德阳、南充、绵阳这些,四川现在有18个地级市;最小的就是县级市了 , 比如成都管辖下的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 , 还有广汉、绵竹、江油、阆中、什邡等等 , 四川现在有14个县级市 。
县级市的级别和区、县是一样的,只不过名字听起来好听些 。
问题十:都江堰是一个市,还是县?都江堰以前是一个县,名称叫“灌县”在几年前又改称为都江堰市,所以他是县籍市,我就是那里的啊
都江堰位于长江的哪一支流上,都江堰位于哪里?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我国四川省长江中游对吗错 。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河叫:岷江河 。
岷江,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 。历史上,岷江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明代徐霞客通过实地踏查得出:金沙江一支才是长江正源 。岷江传统上以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岷山南麓的一支为岷江正源,但实际上,其西支大渡河从河源学上才是正源 。这一观点,中科院于2013年予以确认 。
不对 , 首先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岷江上而不是长江上 , 其次四川省属于长江的上游而不是中游,唯一正确的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
都江堰位于长江的哪一支流上,都江堰位于哪里?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都江堰流经过江是什么江?都江堰流经过江是岷江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 。
都江堰市山脉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两条山脉 。河东诸山(旧称东岷)属于龙门山脉,河西诸山(旧称西岷)属于邛崃山脉 。
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 。因此需要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 。
宋朝时,订立了在每年冬春枯水、农闲时断流岁修的制度,称为"穿淘" 。岁修时修整堰体,深淘河道 。淘滩深度以挖到埋设在滩底的石马为准,堰体高度以与对岸岩壁上的水则相齐为准 。
都江堰市山脉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两条山脉 。河东诸山(旧称东岷)属于龙门山脉,河西诸山(旧称西岷)属于邛崃山脉 。河东龙门诸山,以光光山最高,属龙门山脉中南段的西干支脉,由彭州――汶川县延伸至市境内 。河西诸山属于邛崃山脉的东支,山脉自崇州鹿顶山而来,到都江堰市泰安乡三合顶分为两支:一支沿北东方向延伸为熊耳山、莹华山、赵公山;另一支朝南东向延伸 。赵公山(原名大面山),呈北东――南西走向 。其东麓群山如翠浪,以石定江为界,其北边自上而下依次有:莹华山、老君山、张家山、三台山、南华山、斗底山、大小牛心山、卧牛山、凤凰山等;其南边有由赵公山而来的支脉,经棋盘石、歧山庙的主峰延伸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青城三十六峰(其最高处为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 , 海拔1260米 , 再由天仓山金鞭岩、笔架山至马家岭进入崇州境 。
都江堰市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 , 可分为三种类型:岷江及其在市境内的支流等常年性自然河;都江堰灌溉渠等人工河;山溪等季节性自然河 。岷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市境内岷江正流全长47公里,可分为两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属于岷江上游,流经境内的龙溪、麻溪、白沙等乡,全长17公里;岷江经渠首一分为二 , 外江为正流,今称金马河,经市境进入温江、崇州,全长30公里 。都江堰的灌溉河,属人工开凿河道,通过内江引水入闸,呈扇形进入市区 。市区仰天窝跨越四江之上,这四条江均系人工河 , 自北向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 。这些人工河穿越市境,分别灌注入新都、郫县、温江,最后汇入金堂的沱江和成都的府河 。
都江堰流经过江是岷江 。
河流分布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 , 距成都56公里 。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灌溉区域已达40余县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
都江堰位于长江的哪一支流上,都江堰位于哪里?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都江堰都是由几部分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你指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吧!
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 。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 , 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 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 。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三者有机配合 , 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 , 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 , 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
飞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 , 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 ,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飞沙” , 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 , 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 , 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蜀郡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 , 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 ,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 ,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 , 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
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 。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 。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 , 多会与此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 , 灵岩寺,翠月湖,紫坪铺等 。
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 。“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 , 美不胜收 。灌区水利,星罗密布 , 各展风韵 , 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荡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 , 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 。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 , 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 , 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 , 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 。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
【都江堰位于长江的哪一支流上,都江堰位于哪里?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鱼嘴分水堤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 。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 , 主要用于灌溉 。[2]
鱼嘴分水堤
鱼嘴分水堤(9张)
飞沙堰
“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 , 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 , 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 ,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 , 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自动泄洪,使多余的内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内江不受洪灾 。[5]
飞沙堰
飞沙堰(14张)
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 , 故名离堆 。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 , 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
自行调控的节制闸,是自流灌溉渠系的总开关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 , 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 。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 。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 , 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专员,或大于专员,小于省长) , 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 , 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 , 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 。
经过实地勘察 , 李冰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 。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 , 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胀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 。(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状酷似瓶口 , 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率众又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狭长的小岛 , 形如鱼嘴,岷江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 。外江仍循原流,内江经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 , 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 , 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的设计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 。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让人们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 。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 , 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