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麻黄6g苦杏仁6g薏仁30g甘草6g连翘10g赤小豆15g栀子6g桑白皮10g 这个方子有什么用?( 五 )


胡希恕
这个说表,就是说伤寒,意思就是表证期间 , 如果又有於热在里,虽有表证也必定发黄,这不是传里的问题,而是里本来就有热,这里用了麻黄连翘赤小豆 。这里的意思就是,如果临床遇到发黄,有表证发热怕冷,头项强痛等,同时无汗 , 就用这个方子 。这里用麻黄汤去掉桂枝,加入生姜,生姜发汗和桂枝差不多,但是适用于无气上冲但有恶心 。
临床上如果黄疸在表,发汗;在里 , 用茵陈蒿汤,还有栀子大黄汤;在半表半里就用小柴胡配茵陈蒿汤或者配五苓散 。如果有里实,就用大柴胡配茵陈蒿汤 , 如果有寒湿就配茵陈五苓散 。这里表证是无汗的,如果有汗呢,可以考虑用桂枝加黄芪 。
刘志杰
太阳伤寒表不解,兼有阳明里热,里热外发,肌表津液水湿停运,不能外发而变成黄疸 。就是太阳伤寒有里热的黄疸,用麻黄汤加减或者大青龙汤加减 。黄疸病,无论是太阳的茵陈五苓散 , 还是阳明的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等,或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风的桂枝加黄芪汤,还有少阳的柴胡汤黄疸,主证都是黄疸表现在肌表,有太阳的范畴,所以要照顾太阳 。
还有一种黄疸,是血瘀黄疸,分阴阳 。阳证就是阳明少阳 , 阴证多属于太阴厥阴,多数是重病聚集,难治之证,比如肝硬化黄疸,胰头癌等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成,麻黄6g苦杏仁6g薏仁30g甘草6g连翘10g赤小豆15g栀子6g桑白皮10g 这个方子有什么用?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仲景退黄十法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发黄的论述 , 并且于《金匮要略》中设专篇「黄疸病脉证并治」 。对于发黄的治疗,仲景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 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现将仲景退黄诸法简要归纳如下 。
解表退黄法
适用于阳明湿热蕴结,表邪未解的发黄证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太阳阳明合?。?表邪未解,使邪热与湿相合,熏蒸肝胆而发黄 。治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自外而解表散邪,内则清热利湿 。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散表邪,提肺气以利水湿;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热利湿;甘草、大枣调和脾胃 。诸药协同,表里宣通,湿热外泄,则黄退身和 。
《金匮要略》黄疸病篇:「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币院菇庵?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通利小便是黄疸的正治法,假使黄疸初起,有恶寒发热,脉浮自汗的表虚证 , 非内热影响者,仍当汗解,宜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解表,加黄芪扶正以去水湿 。
由此可见 , 黄疸病兼有表证者,当辨明表实表虚,表实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表虚者用桂枝加黄芪汤 。
催吐退黄法
适用于酒疸病位在上脘者 , 《金匮要略》黄疸病篇:「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 。」「酒疸,心中热,欲吐者 , 吐之愈 。」酒疸因嗜酒过度,湿热内蕴而致 。脉浮、欲呕 , 病在上脘有上涌之势,可因而越之,运用吐法 。其方药于篇后有记载:「瓜蒂汤:治诸黄 。」方用瓜蒂20个水煎顿服催吐,使邪从上解 。
通腑退黄法
适用于湿热黄疸而兼见阳明腑实证者 。《金匮要略》黄疸病篇:「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 , 宜大黄硝石汤 。」「此为表和里实」一句是辨证的结论,故治疗用攻下法,通腑泄热,方选大黄硝石汤,以奏清热通便,利湿除黄之功 。《伤寒论》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 , 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 , 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主要病机为湿热郁结中焦,气机阻滞,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肌肤而发黄 。故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通腑退黄 , 使二便通利,湿热尽去,取效甚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