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洋一|纪念|他能拍见泪的《导盲犬小Q》,也能拍见血的《血与骨》( 二 )


崔洋一|纪念|他能拍见泪的《导盲犬小Q》,也能拍见血的《血与骨》
本文图片

在《御法度》中 , 崔洋一(左)和北野武分别饰演近藤勇和土方岁三
到了2004年 , 崔洋一的两部风格迥然的作品接连上映 , 分别是温馨感人的《导盲犬小Q》以及改编自梁石日作品的《血与骨》 。 前者聚焦一只导盲犬的一生 , 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 后者则是崔洋一电影理念的一次大爆发 , 十年前的《月出何方》中对于韩裔日本人许多点到即止的刻画 , 在《血与骨》中有了更具深度的表现 。
崔洋一|纪念|他能拍见泪的《导盲犬小Q》,也能拍见血的《血与骨》
本文图片

《导盲犬小Q》剧照
《血与骨》围绕着北野武饰演的金俊平展开 , 他的武断凶狠、暴虐成性 , 一方面使得他即便身为少数族裔 , 也能在日本社会中站稳脚跟;另一方面却使得周围的人都陷入不幸之中 。 在当年的电影旬报年度十佳中 , 《血与骨》屈居于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之后 , 排名第二位;崔洋一则连夺电影旬报奖、日本电影学院奖、报知电影奖的最佳导演 。
崔洋一|纪念|他能拍见泪的《导盲犬小Q》,也能拍见血的《血与骨》
本文图片

《血与骨》剧照 , 北野武饰演金俊平
关于崔洋一的作品 , 日本著名学者四方田犬彦有独到的评价:“崔洋一在当今日本电影界之所以重要 , 根本就不像某些韩国采访人员所说的那样 , 是什么不畏惧歧视 , 在日本获得胜利的韩裔日本导演 , 而是因为他拍电影时一直围绕着1980年代后急速多语种化、多国籍化的当今日本社会 , 积极地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日本社会的杂乱现实 。 的确在他的影片中也有韩裔日本人出现 。 但这绝不是基于一种人道主义意图来向日本观众进行历史启蒙 , 也不是由一种自我陶醉式的动机造成的 。 他倒是喜欢以一种描写流浪汉和无赖等冒险故事的形式 , 时而掺杂一些黑色幽默 , 来反映战后日本的市民社会中所发生的一些反目为仇的事件 , 如冲绳基地的内讧杀人案、警察久居人下的郁闷等 。 他没有简单地转述韩裔日本人的遭遇 , 而是试图生动多样地讲述被日本社会长期排斥在边缘的各种人物的故事 。 ”(《创新激情:一九八〇年以后的日本电影》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2006年)
【崔洋一|纪念|他能拍见泪的《导盲犬小Q》,也能拍见血的《血与骨》】而崔洋一本人在谈到《月出何方》时也曾说:“这既不是运动的马前卒 , 也不是为了扮演历史总结者而拍摄的电影 , 或为了新电影而拍摄的电影 。 这是为了有趣的故事而拍摄的电影 。 有了这样的统一认识 , 我们才互相调侃着 , 一路上克服困难拍完了这部电影 。 ”(引用出处同上)或许正是基于“为了有趣的故事”而拍电影这一点 , 才使得崔洋一既能拍出《导盲犬小Q》这样赚人热泪的作品 , 也能拍出《血与骨》这般让人震撼与思考的作品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