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汀是我认识的人里 , 不多见的“全能型选手”:诗、散文、小说、评论样样都来 , 且皆在水准线上 , 他甚至还编剧 , 参与的署名电视剧收视飘红 , 并引发一时热度不减的话题 。 没有问过刘汀 , 涉及各种文体的因由 , 但猜想 , 有各种想法、事项需要不同抽屉安放 , 且恰好能拾掇出如许多的抽屉外 , 这里面还有着某种劳作习惯与本分:见不得土地荒着 , 总得种点什么才好 , 舍不得自己闲着 , 手边得有事忙着才不慌 。 与之相随的 , 是“干什么就得像什么”的自我要求 。 另外 , 或许出于某种经验的逼迫:“一只羊等于一千个 , 方块字/分行的话 , 只需三百个”(刘汀:《卖羊》)——比起围绕养大一只羊的心血 , 写点什么似乎真的没有那么难 。
这类经验的逼迫我也有 , 有时候和父母通话、视频 , 听他们絮叨地里的庄稼、手边的活计 , 偶尔会带着黯然与喜悦掺杂 , 但好歹总以知足为底色的心情算算账 , 谷子什么价、干一天活多少钱 。 听着听着 , 我就会不经意间 , 将那数字换算成大约是多少字的稿费 。 但读过刘汀的散文集《老家》等作品后 , 我深切地知道 , 他经受乡村生活的影响与塑造远胜过我 。 多半 , 也胜过大多数同龄写作者 。 这种影响与塑造 , 可以非常形象地表述为:刘汀是棵树 , 是在乡村经验里生长出来的一棵树 。 他的根深深地扎入内蒙古赤峰山区一个巴掌大小的村子 , 那里的人与风物 , 他们清苦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这种生活中体现出的忍受、木然、痛苦 , 他们竭尽全力给予他人并得到回馈的稀薄的欢乐 , 时至今日仍在滋养着他 。 或许 , 那里的一切都被灰色的天空笼罩 , 寒凉的风终日吹动 , 但刘汀已经学会找出灰色与寒凉的缝隙 , 吞咽黄金般的阳光 。 他深爱着那里的土地与人 , 这爱是一个作家的出发动力 , 是一棵树探入大地心脏的根 。 如常识所言 , 根扎得越深 , 枝叶越繁盛 , 花果越丰硕 。
是树就要飞行
《老家》与其他的文章及私下的讲述里 , 让我惊异的并不是刘汀长到考上大学 , 然后离开但念念不忘的村子里的生活 。 那些贫苦、匮乏几乎是时代共性 , 至少 , 是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农村 , 那一代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经历 , 并至今回响在他们的记忆里 。 拿个人来说 , 初中三年 , 几乎重复着周日从家里出发 , 带上一周的米与干菜 , 去几十里外的中学住宿 , 周五晚上再回到家里的生活 。 在学校 , 用铝制的饭盒淘好米 , 放在铁笼里 , 厨房的师傅会将它们摞起来 , 蒸熟 。 午饭、晚饭还好 , 米浸泡与蒸煮的间隔较短 , 而早饭会先泡上一夜 。 到了夏天 , 饭总有股或浓或淡的馊味 。 大家都这样生活 , 因而除了时时袭来的饥饿 , 腹中实在没有油水而寡淡至极外 , 似乎并没有特别的感觉 。
刘汀不是 。 他早早地体会到了这种生活中的悲苦 , 并为此愤怒、不甘 , 他的目光不止在一己的匮乏上 , 还更多地望向他人 , 看透他们无可逃避的命运 , 甚至从他人的痛苦中看出了麻木 , 因而心底生出无限的共情与悲悯 。 作为村小民办教师的父亲 , 放了大半辈子羊、生死皆无声响的舅爷 , 沉默又倔强的四叔 , 活泛有手腕但同样生下来就苍老了的三叔 , 有过一份尚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或爱情憧憬的小姑……每一个人带着他们的生活在我们眼前晃动 , 稍稍变换一下 , 就成为自己身边的亲人、熟人 。 这些被生活的重负拖长拖瘦拖薄的身影在刘汀的作品里经久地出没着 。 散文里 , 他们离得近到几乎贴身;小说里 , 他们也只隔着一转身就能撞上的距离;诗歌里好些 , 他们是碎片 , 让你忍不住要拼凑、完形 。 这些形象上、句子与词中 , 到处都有刘汀的目光 , 是不敢或忘是不舍不弃 , 是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 即使 , 刘汀的写作慢慢将场景切换到城市如《人生最焦虑的就是吃些什么》 , 甚至赋予一些小说以魔幻的神奇的变化如《中国奇谭》 , 仍让人感到那些身影幢幢 , 那目光恒在那根恒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面子|面子关系,是一场虚情假意的博弈
- 柏拉图|与一位70后交谈两小时,才发现来人间一趟,意义不过是这六个字
- 延世恩|第一集炸裂,开播拿下8.9分,又一部生猛新剧诞生
- 正缘|塔罗:暧昧中的TA,是你的正缘吗?
- 离婚|又一对明星夫妇离婚!曹格吴速玲发文正式分开,离婚原因暴露问题
-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中,一定要远离有“情绪黑洞”的人
- 沈梦辰|另一半情绪价值有多重要!恋综嘉宾双向奔赴,徐梦桃沈梦辰谈相处
- 爱的二八定律|《爱的二八定律》:秦施撒了一个谎,带来了三个严重后果
- 李开复|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不是困于贫穷,而是死于内耗
- 发脾气|一个人最大的灾难:对外人和气,对家人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