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再看“姜太公钓鱼”,才明白成大器者,要历经三种磨练

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 。
姜太公的故事 , 大家应该耳熟能详 。 他出人头地之前 , 是一个普通的人 , 七十多岁了 , 还在磻溪钓鱼为生 。
拿起钓鱼竿 , 却不要鱼钩 , 坐等收获 。 不一样的行为 , 吸引了路过的周文王 。
接下来 , 周文王和姜太公聊了很久 , 非常欣赏 。 姜太公的命运 , 因为一次钓鱼而发生改变 , 留下了大器晚成的励志故事 。
当我再次研读“钓鱼”的典故 , 忽然明白 , 成大器的人 , 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 而是要经历三种磨砺 。 “钓鱼”之前的人生 ,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姜太公钓鱼|再看“姜太公钓鱼”,才明白成大器者,要历经三种磨练
本文图片

01
自身弱小 , 磨练才华 , 求能 。
姜太公 , 祖辈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 因此被封赏在吕地 。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 ”
作为功臣之后 , 姜太公也毫无悬念地变落魄了 。 毕竟 , 祖上的恩德 , 不能保证后辈永远富贵 。
为了谋生 , 姜太公做过屠夫 , 还做过卖酒的小贩 。
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 , 他想要崛起 , 就得有硬本事 。 读书 , 变成了他的必经之路 。
家里缺少柴米油盐 , 但是不缺书 。 不仅读书 , 他还会写书 。 从他留下的《太公兵法》 , 不仅是自己的读书和人生总结 , 还成就了张良等名人 。
《楚辞》里说:“吕望之鼓刀兮 , 遭周文而得举 。 ”
可见他吃了不少的苦头 。
自古以来 , 宝剑锋从磨砺出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你看到别人轻轻松松地就可以拿大奖 , 走上高位 , 其实他们的才华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 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 。
鸭子定律告诉我们 , 看到鸭子在水面自由穿梭 , 就更应该看到鸭子的腿 , 在水里使劲划动 。 同样 , 一个成大器的人 , 外表看来 , 精彩纷呈 , 从内在来看 , 是饱经沧桑 。
做生意、学手艺、挤进市井 , 可以从社会上学到知识 , 能够感知到社会的变迁;读书 , 可以从名人、古人的身上汲取养分 。
雨果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 , 而不在他的衣饰 。 ”
穿粗布的人 , 也能成大器 , 因为他的内心是丰富的 , 全社会都能变成他的“书” 。 用一生的时光 , 积累才华 , 不无裨益 。
姜太公钓鱼|再看“姜太公钓鱼”,才明白成大器者,要历经三种磨练
本文图片

02
社会喧嚣 , 磨练心态 , 求静 。
乱世出英雄 。 这是很多人明白的道理 , 但是乱世来了 , 大家都会害怕 , 恨不得躲到山里去 , 哪能出人头地呢?
姜太公不一样 , 他所在的年代 , 有无恶不作的商纣王 , 贤明的人找不到位置 , 小人、好色之徒 , 洋洋得意 。
想要在乱世里 , 有所作为 , 不仅靠勇气 , 更要稳住自己 , 以静制动 。
据《中国古代宰相传》所言 , 姜太公为了谋出路 , 有几次离家远行的经历 。 有一次他混入了商朝的官场 , 但是看到纣王的行为 , 就非常担忧自己的安危 , 于是退隐了;他还去朝歌卖麦子、牛羊 , 遇到了官兵 , 只能落荒而逃 , 丢掉了所有的东西 。
姜太公叹息:“此乃天丧我也 。 ”
当然 , 他叹息之后 , 稳住了自己 。 一不留神 , 就平平淡淡地活到了七十岁 。
如果是你 , 到了七十岁还一事无成 , 会不暴躁吗?恐怕你早就是抱怨声中 , 走向消亡了 。
如果是你 , 能够在闹市中 , 安心读书吗?
隋朝时 , 有一个叫李密的人 , 骑着牛外出 , 为了不耽误读书的时间 , 他把书挂在牛角上 。 旁边的人都笑话他 , 但是他好像没有听到一样 。 这一幕 , 被官员杨素看到了 , 于是乎 , 李密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