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话屋 相声大师论功力:马三立是过世的张三丰,马志明是活着的风清扬( 二 )


因为抽大烟张寿臣身体很早就不行了 , 50年代末即正式退休 , 很少再上台表演 , 艺术水平止步于50多岁 。
即便不考虑这些“场外因素” , 寿老跟马三立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 在塑造人物方面张寿臣要差三爷一截 。 塑造人物尤其是小人物 , 是马氏相声最核心的精髓 , 这一点马志明可谓得到了家父真传 。
马老塑造人物的水平 , 前无古人 , 后无来者 。 他从未刻意在作品里刻意描述角色 , 但总能通过只言片语、两三句倒口、一两个细节把人物形象立起来 , 给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 “马大哈”“马大学问”几乎写进了新华字典 。
所以私以为张寿臣强则强矣 , 比起马老来还是稍逊一筹 , 压马志明一头应该不在话下 。
李德钖不太好说 , 留存的录音太少 , 其艺术水平无法窥其全貌 。 李德钖很自负 , 号称“由清末迨及民末 , 称王唯我万人迷” , 可见是有真本事的 。 但是到底强到什么程度 , 没法评价 。
李德钖的故事大多有传奇色彩 , 可信度不高 。 比如说因为“元宵”谐音“袁消”而被袁世凯驱逐 , 给张宗昌支招拿了几百银元的赏钱 。 这些都太假了 , 很像相声艺人为提高行业地位穿凿附会编出来的 。
《吃元宵》这个节目太多艺人表演 , 为什么单单驱逐你李德钖?动不动几百银元 , 最后为什么会冻死在沈阳?逻辑上经不住推敲 。
李德钖红是肯定的 , 马德禄靠给他捧哏买下四合院 , 这是马老亲口说的 。 总体而言 , 李德钖算作相声界的“独孤求败”应该是靠谱的 。
焦德海可能大多数人不了解 , 只知道是“相声八德”之一 。 这个人其实很不简单 , 是“八德”里边唯一一个能跟“万人迷”一较高下的人 , 所以他俩关系一度很紧张 。
相声八德 , 说到底或许只有“二德” , 其他6人多以捧哏为主 。
马三立跟“二德”没法直接比较 , 谁胜谁负无法断定 , 但以马老的水平输面并不大 。 马志明应该是排在这4人之后的相声界第5人 , 其缺乏的是旧社会的经历 。
至于侯宝林侯大师 , 论地位或许可以跟马三立并驾齐驱 , 但论艺术水平就相差太远 。 侯宝林的声名显赫得益于ZZ上的加成 , 一度是曲艺界的唯一代言人 , 曾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 1989年侯宝林在老舍茶馆呵斥群雄 , 就是对这一生态最直接的说明 。
侯宝林的艺术水平从侯耀文身上也能看出来 。 侯耀文受家庭熏陶从小耳濡目染 , 艺术上却明显偷师马家 。 《小眼看天下》《侯大明白》都是明显的马氏相声 。
侯大师的艺术水平不好评价 , 但比不了马志明是肯定的 。 至于能排第几就实在不好说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