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最聪明的妈妈,都懂得把自己当成“外人”

我见过最聪明的妈妈 , 都懂得把自己当成“外人”
我见过最聪明的妈妈,都懂得把自己当成“外人”
文章图片
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 需要的是自由而包容的成长环境 。
只有我们放下控制欲和支配欲 , 把孩子当成“外人” , 孩子才能成为独立的个体 , 走向属于他的人生旅程 。
作者|枫子
在网上看了一位妈妈的分享 , 颇有感触 。
她在朋友家帮忙辅导孩子作业 , 期间 , 有一道题比较难 , 她连续讲了好几遍 , 朋友孩子还是一脸懵 。
于是 , 她继续耐着性子又讲了三遍 , 孩子就特别感动 , 说:
“阿姨 , 你真好 , 真有耐心 , 如果是我妈妈早就大发雷霆了 。 ”
她听了却十分不好意思 , 因为她对自己孩子同样是没有耐心 。
我见过最聪明的妈妈,都懂得把自己当成“外人”
文章图片
于是她开始反思 , 为什么自己对朋友孩子能如此好脾气 , 对自己孩子却不能容忍 。
原因有两个 , 一是她要照顾朋友的感受 , 二是要照顾朋友孩子的感受 。
但是她却从来没有照顾自己孩子的感受 。
自此 , 她在和儿子相处时 , 开始有意识地把自己当“外人” , 管住嘴 , 收敛脾气 , 保持分寸感 。
一段时间后 , 她发现 , 自己在变轻松的同时 , 儿子也一步步优秀起来 。
想起书本《认知差》里的一句话:只有放弃父母的身份 , 才能做好父母 。
很多时候 , 孩子们缺的不是爱 , 而是界限 。
一个不会左右孩子思想 , 不会控制他们生活 , 把孩子当做独立个体 , 把自己当做“外人”的妈妈 , 才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
妈妈把自己当“外人” , 孩子更独立
在爱的视角下 , 妈妈们总有一种孩子还小的错觉 , 不自觉的替孩子操心 , 包办孩子的一切 。
知乎上有一位妈妈 , 就因为从小把女儿照顾的很精细 , 导致女儿都高中了 , 还把每周的衣服攒着带回家洗 。
更让她难受的是 , 有一次女儿腹痛难受 , 却宁愿等她回家 , 也不愿下楼去社区医院看看 。
可就是这样一个凡事依赖她的女儿 , 却因为在澳洲朋友家待了一个月 , 而彻底大变样 , 不仅会洗衣服、做饭、搞卫生 , 还把自己管理的井井有条 。
妈妈连忙打电话问朋友:“你到底是施了什么魔法 , 我家孩子竟然变化这么大?”
而朋友却回答:“我什么都没做 。 ”
确实 , 女孩刚下飞机 , 朋友就告诉她:我跟你妈妈是朋友关系 , 但是我们谁也不欠谁的 , 所以这一个月的暑期生活 , 你必须自己照顾自己 。
并和女孩约定好:
首先 , 你要按时起床 , 我不负责叫你 。
第二 , 我做饭时你要帮忙 , 否则你没有权利吃 。
第三 , 吃完你要负责清洗自己的碗碟 , 这不是我的责任 。
第四 , 你可以外出游玩 , 我有空可以陪你 , 若没空 , 你就要看地图 , 做规划 , 查路线 。
女孩瞬间懵了 , 但因为远在他乡无法求助妈妈 , 她只能去适应 。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 但父母的过度承担 , 剥夺了孩子的成长 。
从父母的视角跳出来 , 用旁观者的身份去养孩子 , 父母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锻炼 。
就像《少年发声》里的畅畅妈妈 , 她从不把女儿捧在手心里 , 也很少照顾女儿的生活 , 所以一直被邻居说不是亲妈 。
但她的女儿 , 刚上小学 , 就会自己做简单的饭菜 。
大一点后 , 就能自己过马路 , 坐公交 , 乘地铁 。
五年级时 , 女儿就能独立去菜市场买菜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