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情绪衰竭,一场成年人的悲剧( 二 )


休闲娱乐方式多的不得了 , 但比没休息更累 。
不信 , 刷上几小时抖音快手试试?
除此之外还有:机械地吃零食 , 拼命地玩消消乐 , 开两倍速看电影解说停不下来……
如果你问自己:这些事有意义吗?
多半会回答:没有 。
但人啊 。
“明明想努力拥有更多金钱和自由 , 但为了填补空虚感 , 总在做无意义的事” , 心理学家朱迪斯·莱特称之为“软瘾” 。
顾名思义 , 就是软性上瘾 , 在“愉悦”中废掉 。
情绪|情绪衰竭,一场成年人的悲剧
本文图片

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在《欲罢不能》这本书中 , 揭穿了软瘾制造者的真面目:一群人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毁掉另一群人的自律 。
想让人对发动态上瘾?开发“点赞”功能 , 没有人能发完就走 , 不在乎自己得到多少点赞;
想让人对打游戏上瘾?不断开发新皮肤、新人物、组织公会……就算玩腻了 , 也能拽着你继续呆在这个坑里 。
设悬念、抛包袱、新功能、强诱导……软瘾的形成 , 离不开科技对大脑的诱惑 。
另一个原因 , 也是导致软瘾的根源:内心深处的贫瘠 。
这个原因更接近人性真相 , 因为在自体心理学看来:
容易情绪衰竭的人 , 不太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深层优点 , 无法忍受挖掘深刻的费劲 , 会被表面肤浅的愉悦吸引 。
他们镜映功能很差 。
“镜映” , 是指像镜子一样照映对方内心的能力 。
镜映功能良好的父母 , 能感受到孩子的喜怒哀乐 , 孩子在父母的脸上 , 也能看到和自己一样的喜怒哀乐 。
在孩子尚未知道“快乐是什么”的时候 , 父母通过镜映手把手教会了他们 。
而没有得到充足镜映的孩子 , 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快乐 , 还是该悲伤 , 也不太能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绪 。
要么压抑 , 要么宣泄 , 要么逃避 。
这就给未来的情绪衰竭埋下了伏笔 。
长大以后 , 这些人很难感到自己被理解 , 也很难理解别人 , 无法获得与人互动的深层快乐 , 只能从表面肤浅的娱乐中寻求 。
所以 , 软瘾还有一个名字:奶头乐 , 成年人的奶嘴 。
情绪|情绪衰竭,一场成年人的悲剧
本文图片

作为心理咨询师 , 我更喜欢叫它“安慰剂”:吃下后感觉能舒服一些 , 但是该拖延还是拖延 , 该失眠还是失眠 , 该恶化还是恶化 。
毫无益处 , 甚至变本加厉 。
就像《黑客帝国》里被关在营养舱里的人类 , 沉迷在快乐幻象 , 逐渐走向死亡 。
时常让自己“疲惫” ,
但绝不让自己“衰竭”
不难看出 , “停不下来”和“软瘾”是两个极端 。
一个让人很累 , 一个让人很嗨 。
那么 , 处于中间的“稍感疲惫”哪里去了?
大多数时候 , 我们可能都来不及认真体会稍微有点疲惫的感觉 。
不是职场内卷逼着人加班加点 , 就是躺平刷手机马上找到乐子 。
文章开头的外卖小哥 , 如果不是重压刺激之下情绪崩溃 , 恐怕还会风里来雨里去 , 默默硬抗 。
但事实上 , “稍感疲惫”是最佳信号 , 它提醒我们:精神开始超负荷运转 , 是时候停下来休息10分钟了 。
这时 , 不妨别逞强坚持 , 也别直扑手机 。
而是回到内心 , 就像嗅一朵花那样深吸一口气 , 然后问问自己:
此时此刻 , 我的情绪是怎样的?
我在生气吗?烦躁吗?委屈吗?
慢慢的 , 内心被忽略的部分会浮出水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