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多大苦就有多大能耐

在社会提倡吃苦文化的时候 , 很多人不以为然 , 认为吃苦和成长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 人生应该享乐 , 而不应该吃苦 。 其实 , 他们大大忽略了吃苦精神的重要性 。 可以说 , 人能吃多大苦 , 就有多大能耐 。
能吃多大苦就有多大能耐
文章图片
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提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要孩子从小就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 , 而不能只是追求物质享受 。 于是 , 很多孩子都在小时候帮助家里干家务 , 洗衣服、做饭、刷锅、刷碗 , 喂鸡 , 喂猪 , 还会到地里干农活 。 到了暑假 , 学校会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 让学生们拔草之后 , 晾晒干了 , 交到学校 。 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交干树叶 , 于是 , 学生们就要到树上勒树叶 , 弄一布袋 , 放到房顶上晒干了 , 还要天天去勒树叶 , 不然干树叶放到布袋里 , 压实了就没多少了 。 到了麦收期间 , 孩子们不但要给家里大人做饭 , 还要到地里捡麦穗 , 做到颗粒归仓 。 到了秋天 , 收了玉米之后 , 孩子们要到地里捡丢了的玉米棒子 , 也是颗粒归仓 。 只是 , 到了现在 , 孩子们大多不会到地里干活了 。 地里的农作物要用机械来收割 , 也就不会用到孩子们了 。 即便有麦穗丢掉了 , 有玉米棒子丢掉了 , 也没人去捡了 。 机械化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 当然也让人们变懒惰了 。 大学生有社会实践活动 , 有的高中生也有社会实践任务 , 只不过 , 他们大多不会参加社会实践 , 而是找到社区负责人 , 在社会实践统计表上盖个章就行了 , 其余的空位自己看着填 。 如此一来 , 现在的学生大多吃苦不多 , 而上世纪物质不丰富的年代 , 学生吃苦很多 。
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在劳动中获得 , 而缺乏劳动 , 致使“四体不勤 , 五谷不分 。 ”也就没有太多的忍耐了 。 吃苦精神是勤劳精神的象征 , 就是科研人员也要吃苦 , 长期在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 , 不做出一些科研成果就不会罢休 。 一般人早就退缩了 , 而他们却能长期研究 , 几年如一日 , 甚至十几年如一日 , 可谓吃苦耐劳 , 精益求精 。 “吃得苦中苦 , 方为人上人 。 ”并不是一句空话 , 也不是叫人承认苦难做奴隶的宣言 , 而是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道理 。 吃苦能吃到什么程度 , 就意味着人能经受多大的考验 。 譬如 , 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 , 人能一天吃一顿饭 , 还能干很多活 , 却不叫苦不叫累 , 还整天很乐观 , 而生活在富裕状态的人们 , 一日三餐都觉得不好吃 , 还整天抱怨 , 生活并不乐观 , 那么 , 谁的生活更有意义呢?人生只不过是一段过程 , 在这段过程中要能感受到生的快乐 , 要是整天愁眉苦脸 , 万分痛苦 , 就只能是生不如死了 。 当然 , 要是经历一定的变故 , 社会物质条件不好了 , 那么 , 哪些人更能生存长久一些呢?当然是经常吃苦的人 , 或者是吃过苦中苦的人能活得更长久一些 。 毕竟 , 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满足基本生存的物质资料 , 也知道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应该怎么做才能生存下去 。
能吃多大苦就有多大能耐
文章图片
只是 , 很多人认为社会不会变坏了 , 而是会越变越好 , 以至于产生了盲目的乐观心态 , 也就不会吃苦了 , 而是处处讲究享受 , 处处追求特殊 。 其实 , 大错特错 。 国际形势不容乐观 , 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 要是有朝一日 , 人们面临生存的压力 , 要重拾古朴的生活方式 , 还能不能生存更为长久?除了吃过苦的人 , 能够乐观地活下去 , 没吃过苦的人就很难说了 , 或许能逐渐适应吃苦的生活 , 或许根本活不下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