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萌芽说在前
明天要给大家推荐我考察很久的国画书法体验课 , 前500名会送多一份精美的颜料礼盒 , 记得明天留意公众号的推送 。
说来很微妙 , 我很喜欢带孩子去体验一些“无用”的兴趣 , 比如画画、音乐、棋类、乐器等等 。 相比语数英三科 , 它们都是小众领域 , 但我总是会在力所能及范围的预算范围内 , 鼓励孩子在里面多多沉淀 。 因为我相信 , 这些浸泡 , 都有利于孩子全人的成长 。
今天的文章 , 就来跟大家说说 , 我这些年来培养孩子学习的领悟和思考 , 希望也能对你有启发 。
怀着忐忑和紧张的心情 , 秋季的新学期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开始了 。 广州今年开学也不利 , 开学前一周还有区域因疫情紧急停课 , 一时间人心惶惶 , 担心很快就轮到自己的区域 , 最后有惊无险地顺利度过 , 大家都松一口气 。
这样子的心情 , 我知道全国各地也都在经历 。
昨天刚看到一则海南的通知 , 它说要“构建常态化线上教学模式” , 来应对不时之需 , 让孩子的学习不断档 。
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文章图片
受疫情的影响 , 这两年线上教学的模式成熟了很多 , 大家提起网课 , 不是如洪水猛兽一般的态度 , 而是把网课真的当成是一个市场合规、合法的产品 , 然后去比较、研究、思考是否合适自己的孩子 。
不仅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学要构建网课模式 , 市场上各个学科都在积极探索能和互联网结合的方式 , 像棋类、科学、编程、画画、书法、音乐等等 , 只要想了解的 , 基本上都能找到 。
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文章图片
但制约网课效率的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 这也是每次只要回归到线上教学 , 老师就会在班群里、各大通知里不断提醒的 , 那就是家庭的支持力度如何 。 毕竟上课的场景从学校、课外机构回到家庭 , 对很多家长来说 , 不一定是容易的操作 。
这让我想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的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 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此第三境也 。
回想带娃9年 , 陪读6年的历程 , 对这段话还真的是相当有感触 。
第一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
这一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 王国维借用了它来表达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重境界 。
其实带娃不也是如此 。 我们都不是准备好了才当父母 , 而是当有了一个小生命开始 , 自然而然变成了父母 。 而每个孩子 , 都是带着自身的先天气质来到这个世界的 , 我们到底想培养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 几乎是这9年来一直在“叩问”我内心的话 。
昨天还跟一个朋友聊 , 说我家这两个娃 , 从今年开始完全分化了 , 之前养娃 , 我习惯了齐步走 , 好带 。 一起去学音乐、一起去画画、一起去游泳、一起去爬山 , 两个孩子当一个孩子来带 。
带娃9年,我总结了学习的三种境界
文章图片
可是从今年暑假开始 , 一切都不一样了 。 哥哥进了管乐团学小号 , 弟弟进了弦乐团学小提琴 , 哥哥喜欢西方的创意画和设计 , 弟弟喜欢中国的水墨书法 , 哥哥选了数学 , 弟弟说他最爱语文了 。 这里还不包括两人本身阶段就不同的科学、编程和机器人课 。 他们唯一能一起学的目前就只有钢琴和音乐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