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位教师上榜!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 三 )


试点成功后 , 周美琴进一步推动学校课堂数字化发展进程 , 现在各班级都配备了触控式液晶电视为主体的交互式多媒体 , 目前学校50%以上班级配置了相应的班级云服务器、师生平板及对应的软件 , 打造了与时俱进的数字化、信息化课堂 。
不仅是课堂教学 , 周美琴认为特殊孩子的康复训练同样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支持 。 于是 , 各种软件都运用到了言语障碍学生的个别化训练中 , 学生在语音辨识以及练习上的速度大大提升 。 感觉统合训练智慧教室网络、运动数据采集设备将学生在康复训练中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及时给出训练反馈 , 提升了训练的实效性 。 就这样 , 数字化之路也延伸到了学生的个别化康复训练中 。
2020年疫情期间 , 上海启动了云课堂 , 但是云课堂的学习是针对普校生的 , 特殊教育学生怎么办?“停课不停学 , 特殊学生居家也要得到最优质的教育康复服务 。 ”秉持这样的信念 , 周美琴又找来学校信息中心主任 , 商量研究邀请外援打造一个方便学生学习的特殊教育教学平台 。 就这样 , 上海首发——“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云教育平台”诞生了 。 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专属账号 , 不同教学部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学校为其制定的个性化教学课程 。 便捷化、个性化的教学平台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 也为特教孩子疫情期间的学习保驾护航 。
上海这位教师上榜!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
文章图片
特殊教育领域的“拓荒牛”
脑瘫孩子也能集中教育?残障孩子也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出色?特殊教育也能国际化?
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 , 在周美琴手上都变成了现实 。 熟悉周美琴的老师和家长都说:“周老师一旦投入工作 , 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铁娘子 。 ”正因为这份拼搏 , 周美琴与学校不断拓展特殊教育的服务领域 , 让更多儿童和家庭受益 。
于2002年5月成立的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 , 除了接收听障、智障孩子外 , 又接受了招收脑瘫孩子入学进行集中教育的任务 , 此举开创了全国先河 。 从学校筹建时被调入的周美琴 , 成为中国脑瘫孩子教育的前行探路者 。 脑瘫孩子的集中教育一无课程 , 二无教材 , 三无师资 , 周美琴带领教师从引进智障教育教材到“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 , 再到实行“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从每天一节康复课到康复与课堂教学整合 , 再到24小时康复理念的确立……一系列机制为脑瘫孩子提供了“全面营养” 。 这套行之有效的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学校模式 , 最终登上了全国教科研成果评选最高领奖台 。
浦东新区作为国际化城区 , 特殊教育的“全纳”包容了国际学生 。 有一年 , 比利时王妃来上海访问 , 特地指定要到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看看 。 原来 , 曾有一位来自比利时的脑瘫女孩斯坦芬妮 。 刚进校时她大吵大闹、拒绝进食 。 在周美琴的帮助指导下 , 养护部的老师对她细致关怀、科学康复 , 慢慢地 , 斯坦芬妮说话顺畅了 , 卷曲的右肢也能够伸展了 。 这个故事吸引了王妃 , 当王妃实地参观后 , 感叹道:“中国的特殊教育很成功 , 丝毫不亚于发达国家 , 令人赞叹” , 并在第二天《比利时日报》头版刊登了王妃来校访问的新闻及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成果 。
上海这位教师上榜!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
文章图片
随着医教结合的不断推进 , 周美琴的服务半径从一所学校辐射到外区 , 并扩展到全市 , 领域也不断拓展 。 2013年 , 上海率先探索成立了5个听障和视障指导中心 。 周美琴作为第三听障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 , 为在浦东和奉贤普通学校就读的所有残障孩子提供巡回服务 。 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超过百万人 , 其中残障儿童8000多名——周美琴对他们“如数家珍” 。 这是因为2016年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家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 , 中心落户浦东特殊教育学校 , 周美琴又担任了中心主任 。 入园、入学、中考 , 全程评估都在周美琴学校做 , 周美琴领衔组织了沪上18位特教领域及医学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 , 对所有特教孩子开展科学、精准、全纳地考前评估 , 帮他们“解锁”成才立交桥 。 前几年 , 有一名脑瘫学生通过评估坐轮椅参加中考 , 考场按中心要求 , 考卷由教师帮他翻页、每半小时扶动一下身体 , 孩子最终考进了区重点高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